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类型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6 07:11

  本文选题: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 类型化 ; 参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中国民事诉讼已经将高度盖然性确定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在此前提下,按照案件的性质划分不同的标准,这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不同种类案件的内在要求,还是公正高效解决纠纷的需要和域外立法经验的借鉴,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应当按照案件的性质分为极高的盖然性、很高的盖然性和较高的盖然性,在解决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类型化问题的时候,应当注意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能力问题、法院的负担问题以及提高法官的素质问题、心证公开问题。
[Abstract]:The high degree of inevitability has been determined as the standard of proof of civil action in China. On this premise, different standards ar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case, which is the need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concerned, and als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cases. The standard of proof of civil action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case: very high probability, very high probability and high probability. I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tandard of proof in civil proceeding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oblems of the litigant's capacity of action, the burden of the cour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judge, and the disclosure of the evidence.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韦留柱;;论我国诉讼证明标准体系的重构[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2 汪颜芬;重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李文健;转型时期的刑诉法学及其价值论[J];法学研究;1997年04期

4 刘冬霞;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建构[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礼增;论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法制之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洋;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菁;王超;;我国法官在刑事证据法中的诉讼角色[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刘兵;凌晓明;;诉调对接的运行及其社会效果[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唐茂林;;我国农村纠纷解决方式的转型——以纠纷解决的成本为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5 王国春;论我国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张刚;王成军;;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8 曾晖;王筝;;困境中的陪审制度——“法院需要”笼罩下的陪审制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9 成协中;;中国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模式与规则重构[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10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维智;;合意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及其限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方然;;小额经济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以Cox比例风险模型为依据[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3 肖刚;;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运行失范之反思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培杰;;论民间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5 项冶萍;罗长青;费文婷;高俊;;美国ADR对完善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借鉴意义[A];2007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7年

6 李青春;;董必武的人民司法观与司法解决纠纷机制在农村社会中的现实困境及运作进路——以民事司法为基点[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7 张媛媛;;未成年犯罪处遇与刑事和解立法——从董必武立法思想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8 姜明安;;完善软法机制,推进社会公共治理创新[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吴卫军;;现状与走向: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透析——兼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体系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吴卫军;;现状与走向: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透析——兼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体系的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潘华志;权利冲突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暮;医疗纠纷中的侵权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曹麟蔚;劳动争议证明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狄青;公司法领域的证明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朱晓云;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8 肖育文;“三调联动”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严志伟;论当事人民事程序选择权[D];湘潭大学;2009年

10 周长青;民事纠纷的行政调解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跃敏;;法官职权调查证据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2 陈桂明;纪格非;;证据制度改革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卓翔,欧彦峰;关于诉讼证明标准的若干思考[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韩波;;论证据收集力强弱与证明责任轻重[J];证据科学;2009年02期

5 牟军;民事证明标准论纲——以刑事证明标准为对应的一种解析[J];法商研究;2002年04期

6 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证明上的盖然性规则[J];法学评论;2000年04期

7 郑金玉;;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的诉讼要件问题[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宋朝武;论举证时效制度的建立[J];人民司法;2001年07期

9 宋朝武;;民事诉讼受理制度改造的理性视角[J];法学论坛;2007年03期

10 梁丽丽;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重塑[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权;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2 郝振江;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王信峰;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政法论丛;2001年06期

4 陈响荣,杨央平,蒋南成,李刚;诉讼效益与证明要求——论在民事诉讼中应确立高度盖然性原则[J];法学研究;1995年05期

5 刘立霞,岳悍惟;民事诉讼中判断电子证据真实性的标准[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黄旭东;;诉讼观初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11期

7 李艳;;也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凌代郡;;略论行政诉讼的类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章志远;;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研究述评[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郭杰;;两大法系证明标准之比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广军;;紧张、冲突与和谐——从法院调解协议的角度看法院调解的发展与创新[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许永杰;贺宝健;;举证责任的分配与证明标准的衡量[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聂玉娟;;浅析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朱淑娣;黄莉娜;;跨国并购行政程序的法治化——涉外经济行政法的理论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刘思萱;;论功能变迁中的司法建议——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个案剖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朱晓东;;类型、界限与规则:刍议行政审判中的“私法”应用[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康宝奇;杜豫苏;姚建军;何育凯;;审判组织良性配置和审判权优化运行的路径思考与展望——以西部某省会城市中级法院“全面设置专业化合议庭模式”为样本[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亦嵘邋黄洁;化解疑难案件有良方[N];法制日报;2007年

2 河北省深泽县人民法院 王军锋;类型化调解机制的构建路径[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苏志鑫 许文燕;无厘头:当摩托车遇到叉车 有依据:高度盖然性来认定[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程小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应趋于灵活化[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本报通讯员 王海波 李爽;广安类型化调解的突围路径[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王兴亮;何谓“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N];法治快报;2004年

7 张春萍;民事诉讼中运用“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应注意的问题[N];江苏经济报;2007年

8 张峥嵘;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立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N];江苏法制报;2005年

9 李飞邋本报通讯员 石宣;类案调解的突破[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毛立军;两项调解新机制开通案件调解快速路[N];人民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杰;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基础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刘春梅;自由心证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赵信会;民事推定及其适用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骆东平;论性骚扰纠纷的民事诉讼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蔡宗翰;民事程序公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磊;民事诉讼中的推定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谢立斌;行政诉讼类型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李玉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类型化考量[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优悠;论经验法则及其在事实认定中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0年

5 陈鉴;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杜闻;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周丽霞;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8 黄晓方;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D];厦门大学;2001年

9 姚梦悦;调解的类型化研究及规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何妮;论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的适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01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101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5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