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护处分及对我国的借鉴
本文选题:未成年人 + 国家亲权 ; 参考:《法律适用》2015年04期
【摘要】:保护处分源于国家亲权思想和保安处分论,是对这两大思想的融合和超越,它具有灵活性、针对性、人道性、建设性和开放性,将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性处遇和强制性干预融为一体,与刑罚并列,但应优先于刑罚适用,是刑罚的替代措施。它不仅能达到充分保护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目的,而且能起到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作用,我国应将其作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的重要制度,在实体和程序上进行系统建构,充分发挥其价值。
[Abstract]:Protection punishment originates from the thought of national parental authority and the theory of security measures. It is a fusion and transcendence of these two thoughts. It is flexible, targeted, humane, constructive and open. It is an alternative measure to combine the protec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and compulsory intervention with the penalty, but should take precedence ov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enalty. It can not only fully protect minors, but also play an effective role in preventing juvenile delinquency. China should regard it as an important system in juvenile criminal justice. Carry on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in the entity and the procedure, give full play to its value.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法学院刑事法教研室;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学院;
【基金】: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国际化与我国的相关改革》(20130606)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吕征;;美国犯罪少年的刑罚替代措施[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3期
2 敷田稔;土屋真一;潘汉典;;日本少年司法制度[J];环球法律评论;198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承斌;;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再探讨——基于立法例的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付晓雅;;《刑法修正案(七)》的得与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刘远;;罪刑法定主义的哲学视域[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5 周铭川;;法条竞合中特别法条和普通法条的关系探析[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6 王俊梅;;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犯罪主体的争议梳理及解决路径[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吕晓伟;;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实行行为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周铭川;;对向犯基本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杨征军;徒刑的内容——行刑视角的思考[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刘杰;同类型故意与过失犯罪法定刑同一的立法完善——从故意与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展开[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吴大华;罗鹰;;论刑事被害人补偿——以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周亦峰;张晶;;精神障碍者危害行为之规制与保障[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刘守芬;李瑞生;;生命刑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5 贾桂海;;寻找安全之路——犯罪学的向度与进路[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时延安;孟宪东;;检察机关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的地位和职责[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特别程序与检察监督[C];2012年
7 汪建;;经济犯罪废除死刑论[A];赣台法学论坛文集——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1年)[C];2011年
8 王晨;;公正的印迹:刑事裁判文书的功能与风格——以最高人民法院“两评查”活动为切入点的实证分析[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9 王一婷;;浅论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4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董文蕙;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蔡军;想象竞合犯理论的批判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吴晓霏;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苏宏峰;犯罪未遂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余家恺;组织犯的诠释基础与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媛媛;老年人刑事责任轻缓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茗;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金业;论独立教唆罪的设立[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李慧芳;中日环境犯罪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袁菁;论遗弃罪中的遗弃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8 侯嫣;女性暴力犯罪比率趋升的原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庆新;论教唆犯的性质[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有限;论我国刑法中的加重情节[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芹;美国少年司法制度在走回头路[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国旦;;保护处分及其在我国的适用[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姚建龙;;犯罪后的第三种法律后果:保护处分[J];法学论坛;2006年01期
3 吴向阳;;行刑社会化下的保护处分——以青少年司法为视角[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4 齐文远;刘娥;;论我国刑法中的少年主体问题[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蔡桂生;;论我国未成年犯保护处分的规范化[J];法治论坛;2008年01期
6 温雅璐;;台湾少年观护制度性质之辨[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武良军;童伟华;;台湾地区少年犯处遇的考察及启示[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01期
8 ;我国首个环境问责制度出台[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6年04期
9 陈慈幸;;台湾日本警察处理少年事件过程之探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齐文远;刘娥;;日本少年法理念与日本少年司法晚近变革[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张年亮;未成年人法律完善专家研讨会举行[N];人民公安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苏琨;我国少年保护处分制度的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高巍菁;保护处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刘勇;对我国非行青少年适用保护处分的构想[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庆;我国少年保护处分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冯皓;日本少年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04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104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