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案例指导制度:难题与前景

发布时间:2018-07-28 20:33
【摘要】: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具有使规范明确化、使当事人获得公正感、减轻法官压力、统一法律适用等功能。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在选择案例方面极为用心,但有的案例在重申公共议题、公共政策,有的案例与过去的司法解释完全重复。由最高司法机关强力推进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思路,可能与罪刑法定相抵触,与转变社会中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相悖,过多揭示疑难问题,不利于实现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所提倡的"案结事了",也可能承受理论上持不同见解者的批评。未来应当重点考虑平衡由最高人民法院作为案例发布唯一主体的"制度建构"和地方法院、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自发秩序形成"之间的关系,最高人民法院不应是唯一的垄断力量,建立详尽的案例指导制度配套措施,增设"大法官会议"制度,承认地方法院经常参酌案例的指导性地位,肯定基层法官、专家学者、律师对于刑事案例指导建设的独特贡献。
[Abstract]:The guidance system of criminal cases has the functions of making the norms clear, making the parties feel fair, reducing the pressure on the judges and unify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In recent years,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ha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selection of cases, but some cases reiterate public issues, public policies, and some cases completely duplicate pas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The idea of forcefully pushing forward the criminal case guidance system by the highest judicial organ may conflict with the legality of a crime, run counter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olicies in changing society, and reveal too many difficult problems. 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ase closure" advocated by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in recent years, and it may also be criticized by those who hold different views in theory. In the future,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balan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nd "spontaneous order formation" in which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is the sole subject of case publication and the local courts, experts and scholars participate together.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should not be the only monopoly force. It should establish a detailed system of guiding cases, set up a system of "justices' meetings", recognize the guiding status of the local courts' regular reference to cases, and affirm the basic judges, experts and scholars. Lawyer's unique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riminal case guidanc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6.2;D9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关松;;论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周永坤;;论强制性调解对法治和公平的冲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蒋悟真;;传承与超越: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以若干经济法律为视角[J];法商研究;2007年04期

4 刘远;;刑法的道德性与政治性[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周永坤;;警惕调解的滥用和强制趋势[J];河北学刊;2006年06期

6 张军,马梦诗;道德法律化: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J];理论观察;2002年05期

7 肖勇;论道德法律规范一体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张明新;;从宪法变迁视角看法治的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黄金兰;;民间规则的认同模式及其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王岩云;;作为法价值的“和谐”涵义初探[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艳崇;行动中的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程龙;对程序正义研究中的两个基本认知模式的批判性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3 邹立君;良好秩序观的建构:朗·富勒法律理论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周峗;“应当”的法哲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5 武飞;法律解释:服从抑或创造[D];山东大学;2006年

6 魏治勋;禁止性法规范的概念[D];山东大学;2007年

7 季涛;法律之思[D];浙江大学;2007年

8 苗炎;哈特法律规范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孙记;现代刑事诉讼结构论的法理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镭;习惯与法律:两种规则体系及其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琦;以权利看待中国发展与改革中的公平与自由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2 彭小龙;陪审制度的两种面孔[D];河南大学;2006年

3 王奇才;全球治理法治化[D];吉林大学;2006年

4 崔灿;“分析的”自然法学[D];吉林大学;2007年

5 仲光锐;变性人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吴应书;制度悖论与法律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7 余亘;中国社会福利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秀云;论中国判例法制度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吴波;宗教裁判所的真面目[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李靖;法律的谱系[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道鸾;中国案例制度的历史发展[J];法律适用;2004年05期

2 陈灿平;;案例指导制度中操作性难点问题探讨[J];法学杂志;2006年03期

3 周佑勇;;作为过渡措施的案例指导制度——以“行政[2005]004号案例”为观察对象[J];法学评论;2006年03期

4 汪世荣;;补强效力与补充规则:中国案例制度的目标定位[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刘作翔;徐景和;;案例指导制度的理论基础[J];法学研究;2006年03期

6 沈志先;刘力;范黎红;;重视典型案例 努力提升司法水平和能力——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若干实践[J];人民司法;2006年07期

7 黄海;;构建案例指导制度的思考[J];人民司法;2006年10期

8 周永坤;;我国现行法律解释与法治观念的冲突[J];现代法学;2006年04期

9 何勤华;清代法律渊源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立荣;;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功能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吴真文;;从罚金刑的功能看刑罚正义[J];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12期

3 王钰;;客观处罚条件之提倡——从比较视野切入[J];刑法论丛;2010年02期

4 陈学宁;谈谈量刑情节的分类[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5 唐稷尧;;犯罪论体系:功能、价值与实现途径辨析[J];现代法学;2007年04期

6 詹红星;;人权保障视野下的社会危害性功能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马荣春;;论刑事违法性的概念、构造及功能[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徐乐;李文仙;;我国犯罪预备立法与法治的矛盾[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9 康均心;王敏敏;;刑事立法模糊性基础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10 刘彦辉;张莉;;刑事责任归责解构[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丁炜;论我国的罚金刑[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杨桂香;论罪犯处遇[D];苏州大学;2006年

3 丁艳;行刑时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赵潇巍;缓刑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李佩霖;论刑法的秩序控制与人权保障功能[D];东南大学;2006年

6 邓君韬;犯罪构成体系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蒲正春;论我国刑罚体系的缺陷及补正[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苗钢;我国刑法中的目的犯[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51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151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f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