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新刑诉法视域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8 19:12
【摘要】:刑事和解制度化是刑事和解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刑事和解合法性的必然要求。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对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后果、适用阶段以及和解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作了直接或间接的规定,但是其中有些规定并不尽科学和完善。因此,应在现有基础上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对刑事和解制度予以进一步构建。
[Abstract]: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trend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legality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Although the amended Criminal procedure Law has made direct or indirect provisions on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applicable conditions, applicable consequences, applicable stages and settlement methods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ome of the provisions are not scientific and perfect. Therefore, the system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hould be further constructed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entity and procedure.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宋英辉;史立梅;郭云忠;孟军;廖明;杨雄;;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调研报告[J];当代法学;2009年03期

2 时延安;;刑事和解正当性之辨[J];东方法学;2010年03期

3 马静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于志刚;;论刑事和解视野中的犯罪客体价值——对误入歧途的刑事和解制度的批判[J];现代法学;2009年01期

5 陈光中;彭东;王公义;樊崇义;左卫民;李爱君;皇甫觉新;王丹;傅文魁;王金凤;卞建林;李贵方;闵钐;王敏远;熊秋红;张建伟;邹开红;翁跃强;李建明;丁建勤;庄文生;周光权;龙宗智;田文昌;谷雄伟;叶青;周欣;甄贞;王洪祥;宋英辉;;刑事和解实证研究观点撷录[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涛;刑事程序分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祥;张伟珂;;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探究[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2 陆诗忠;;恢复性司法“中国化”之制度抗衡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3 王志祥;何恒攀;;论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史立梅;;刑事和解的程序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汤道刚;;构建和谐社会要重视刑事当事人与相关利益人的关系平衡——倡导以人为本的刑事和解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S1期

6 刘东根;恢复性司法及其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借鉴[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李綦通;;恢复性司法理念下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李慧英,孙桂丽;谈刑法对被害人的保护[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杨晓玲;杨晓燕;;刑事被害国家补偿再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程杨;;“慎刑慎杀”政策下的国家补偿制度之价值分析[J];才智;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黄维智;;合意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及其限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赵保民;;论“检调对接”对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及其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4 潘弘;陆晶晶;;国外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5 蓝蓝;;刑事和解制度实施中的若干争点[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6 王立锋;;论社区矫正中的犯罪人与被害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7 彭俊;;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皮艺军;;刑事一体化的方法论解析——对一个注释范本的检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田鹏辉;;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制度之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陈和华;;被害性的犯罪心理学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董文蕙;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耀彬;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吴淼;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刘晓兵;刑事程序价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康瑛;论减少死刑目标下的死刑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樊耘昀;未成年人被害类型与保护性对策刍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宋熙;论暴力犯罪的被害预防[D];湘潭大学;2010年

4 付啊;社区矫正中被害人参与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朝华;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财产权益保障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09年

6 陈华英;论刑事和解中的调解人[D];湘潭大学;2009年

7 李婷;刑事和解制度的法理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珩;论刑事被害人权利的救济[D];苏州大学;2010年

9 汪曼乔;刑事被害人过错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曹玉峰;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及其适用[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华;;通过法律实现程序正义——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评析[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2 滋贺秀三;中国法文化的考察——以诉讼的形态为素材[J];比较法研究;1988年03期

3 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4 张建伟;新法律经济学:理论流派与反思性评论[J];财经研究;2000年09期

5 朱颖俐;私了协议法律效力的确认[J];当代法学;2003年07期

6 张旭;蔡一军;;恢复性司法践行理路探析——以欧洲的实践为视角[J];当代法学;2007年04期

7 马静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陈兴良;罪刑法定司法化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陈晓明;;修复性司法——一种刑事司法的新模式[J];福建法学;2007年01期

10 马静华;罗宁;;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考略[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蒋安杰;[N];法制日报;2005年

2 初殿清;[N];检察日报;2007年

3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最高人民法院 奚玮邋江显和;[N];检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D];山东大学;2005年

2 姚建龙;福利、惩罚与少年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许道敏;民权刑法论[D];北京大学;2001年

4 童伟华;犯罪客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吴立志;恢复性司法基本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殷凯桦;论被害人刑事实体处分权[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道霞;;民法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 马秀娟;;刑事和解平衡观[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吴林生;;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契合性[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齐晓玉;夏苗;;刑事和解的现状、困境与出路[J];华商;2008年16期

5 谢鹏;;浅析刑事和解理念对辩诉交易制度的启示——以被害人为视角[J];法学论坛;2006年04期

6 陆广泉;刘庆;;刑事和解制度之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27期

7 秦波;严雪梅;;恢复性司法的缺失分析和理念辨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8期

8 宋镇藤;傅文魁;孙辉;陈龙;冯仁强;谢佑平;陈卫东;;刑事和解的配套措施[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汤道刚;;保障刑事被害人的优化选择——倡导刑事和解的犯罪学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5期

10 何新泰;;刑事和解的立法根据与程序要求[J];人民检察;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立新;龚瑞;;理念、制度——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少年司法之走向[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2 赵明;;充分发挥西部旅游资源的优势,使西部旅游成为高品位的特色之旅[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3 张爱英;施余兵;李文娟;;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及其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4 陈世民;;浅谈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实验教学理念[A];中国生理学会论文汇编2004年第五期[C];2004年

5 潘云录;;浅谈生态园林与植物保护[A];河南风景园林——学术论文集(第三期)[C];2005年

6 施源;周丽亚;;理念、方法与分析框架——从深圳实践论近期建设规划的评估方法[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郑祖安;陈元;;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理念的探讨[A];湖北省抗癌协会、湖北医学会肿瘤分会第十七届肿瘤学术大会(2007)论文资料汇编[C];2007年

8 陈红;;学术期刊的理念、宗旨与发展战略[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凤洁;李良;张丹阳;唐丽华;;计算机与“结构”统帅《化学》理念[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孙艳云;;浅谈康百万庄园的建筑特点[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李坚;坚守正义理念 刑事和解可期[N];东莞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宁 孙敏坚;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立法[N];湖南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张宁;天津适用刑事和解机制办案415件[N];检察日报;2010年

4 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 熊彬 蒋晓栋;检调对接下刑事和解的选择[N];江苏法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阮占江 赵文明 本报通讯员 谭丽霞;“三位一体”刑事和解透明高效[N];法制日报;2011年

6 王风浪 王金宝;浅谈公诉环节的刑事和解[N];西部法制报;2008年

7 记者 李松 黄洁;刑事和解不是“花钱买刑”[N];法制日报;2008年

8 李松 黄洁;刑事和解不是“花钱买刑”[N];贵阳日报;2008年

9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方工;刑事和解应注意纠偏[N];检察日报;2008年

10 毛建华;刑事和解须坚持四项原则[N];法治快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广明;理念与上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王有升;理念的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钱海红;媒介公共关系的理念与运作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吴富丽;刑法谦抑实现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6 周宏芬;教育正义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曹梅娟;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构建的理念和策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8 马莉;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9 段俊霞;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王维国;公共性理念的现代转型及其困境[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新新;浅析我国刑事和解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利飞;刑事和解模式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3 刘红星;刑事和解之中国化道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莹;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白垒宁;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D];燕山大学;2010年

6 郭秀锦;刑事和解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刘梦然;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杨森;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构建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静;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刘晓东;刑事实体法视野下的刑事和解[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72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172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0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