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证据排除的两种模式

发布时间:2018-08-19 19:26
【摘要】:根据排除规则的规范对象以及排除证据的法律后果和操作程序,刑事证据排除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模式,即以规范证据能力为中心的美国排除模式和以规范证明力为中心的中国排除模式。美国模式与其陪审团审判、对抗制审判方式密切相关;中国模式则是一元制审判组织、探求案件事实真相、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产物。尽管美国模式有助于维护程序的正当性和提高审判的效率,但是却付出了牺牲案件事实真相的代价。中国模式虽然有助于发现案件事实真相,但是过于强调案件事实真相,不仅导致严厉的审查判断规则难以得到执行,而且无法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供适合的生长土壤。而且,以规范证明力为中心的方式来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既不符合法理,又没有对症下药,甚至为法官滥用裁量权提供了新的机会。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normative object of exclusion rules and the legal consequences and operational procedures of excluding evidence, the exclusion of criminal evid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asic modes. That is, American exclusion model centered on normative evidentiary capacity and Chinese exclusion model centered on normative evidentiary power. The American model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trial by jury and adversarial trial, while the Chinese model is the product of monistic trial organization to seek the truth of the case and prevent judges from abusing their discretion. Although the American model helps to preserve the legitimacy of the procedur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rial, it pays the price of sacrificing the truth of the case. Although the Chinese model is helpful to discover the truth of the case, the emphasis on the truth of the case not only leads to the difficulty of enforcing the strict rules of examination and judgment, but also fails to provide a suitable growth ground for the rule of exclusion of illegal evidence. Moreover, to prevent judges from abusing discretion in a way centered on normative power of proof is neither in accordance with legal theory nor suitable for the case, and even provides a new opportunity for judges to abuse discre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基金】: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刑事程序违法的定量分析”(12YJA820069)
【分类号】:D925.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月满;刑事证据规则类型浅析[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袁力;浅议刑事非法证据之证据能力[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鲁杰;;证据的属性反思[J];政治与法律;2007年02期

4 潘金贵;陈永佳;;讯问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的证据学分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5 孙瑜;被告人口供证据规则之完善[J];政法学刊;2005年02期

6 刘迪;;论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7期

7 赵信会;张朋;;论补强规则的理论依据——以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度为视角[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徐秀红;;论刑事诉讼中的短信证据问题[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6年01期

9 关宏玉;;电子文件证据可采性再思考[J];网络财富;2009年10期

10 耿直,郑薇薇;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问题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俊强;;民事诉讼域外证据证明制度之检讨——以《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为中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郭正元;;电子证据收集和运用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胡文苑;;论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马晓明;李超;李秋香;;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5 郑亦武;丘秀峰;;电子证据的可采性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6 武树辰;;无效宣告案件中利用悬赏征集使用公开证据的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吴国勋;;从一起未了的借款纠纷案谈证据的法律效力与证明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陈沸;;论民事诉讼中证据的证明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周郁昌;;浅谈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曙光;;试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钓鱼执法”中的适用[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旭;引入可采性概念应注意与证明力的区分[N];检察日报;2003年

2 蔡金芳 阎燕;刑事认证中证据资格及证明力之确认[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胡建萍;关于认证问题的新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1年

4 孙展虹;复写件是否属于适格的证据[N];江苏法制报;2006年

5 俞昌盛;认定证人证言的方法种种[N];江苏法制报;2005年

6 通讯员  丁金分;法院:系视听资料有证明力[N];法制日报;2006年

7 肖建国 北京科技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法学博士;英美证据法的两点启示[N];人民法院报;2001年

8 寇思锋 张文辉;证据复制件:何时具有证明力[N];检察日报;2005年

9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王宇展 黄伯青;涉案关系人供述之证明力需证据补强[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于铁林 王丹峰 于勇;证据的价值取决于证据能力[N];检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郑旭;刑事证据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3 冯景旭;口供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李军;民事诉讼的书证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姜礼增;论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法制之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江显和;刑事认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纪格非;论证据能力——以民事诉讼为视角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牟军;自白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张弘;论证据裁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郑学步;电子证据基本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郑瑞平;民事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徐亮;电子证据基础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李晔;电子证据证明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王亚萍;论证据能力与证明力[D];厦门大学;2006年

7 张文天;论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杨新生;电子证据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9 李金龙;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吴小红;论刑事审判中的当庭认证[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92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192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f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