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公诉案件的刑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保障

发布时间:2018-08-30 10:09
【摘要】:随着文明社会建设的大力推进,保障人权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然而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对象和损失的第一承担者,其人权的保障还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这不但不利于社会纠纷的解决,也违背了社会向前发展的理念,甚至会导致新的矛盾和冲突的产生。由此,为了能够真正实现法律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保障人权,有必要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加以完善。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 the concept of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Howeve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of victims, as the object of direct infringement and the first burden of loss, is still neglected. This is not only not conducive to the settlement of social disputes, but also violates the concep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ven leads to new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erfect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criminal victim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aim of people-oriented law and protect human rights.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法学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根菊;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J];法学研究;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泳;;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价值及建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白建军;;从犯罪互动看刑罚立场[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3 魏在军;王薇;;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论纲[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刘根菊,刘少军;法国民事原告人制度评价与借鉴——兼论我国公诉转自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5 李慧英,孙桂丽;谈刑法对被害人的保护[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杨晓玲;杨晓燕;;刑事被害国家补偿再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孙利国;;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的依据及其法定化的实现[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刘洁辉;对被害人获得刑事损害赔偿权利的思考[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9 王斐弘;;刑诉的时空支点:权利平衡论——被害人权利保障新论[J];长白学刊;2006年04期

10 徐盼;;完善我国司法救助机制的路径选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弘;陆晶晶;;国外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孙文红;王振峰;;论犯罪暗数与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3 李艳霞;;倡导恢复性司法 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4 孙晶;;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董士昙;;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及其建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林维;汪承昊;;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刑事政策蕴含[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方明;李戬;;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理论分析及制度构建——以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检察环节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冯卫国;刘莉花;;对我国构建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若干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王仲兴;田坤;;刑事被害人救助主体体系的构建与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汪明亮;;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犯罪生成的一种可能模式[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马瑞;城市“易犯罪”空间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岳平;当代中国犯罪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尹伟中;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护与伦理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毅;刑事诉讼中的禁止双重危险规则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刘涛;刑事诉讼主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孙文红;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苗京平;刑事司法国际合作原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巍;我国刑事被害人保护救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樊耘昀;未成年人被害类型与保护性对策刍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胡s,

本文编号:2212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212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e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