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从事实推定走向表见证明

发布时间:2018-09-19 20:38
【摘要】:无论是概念界定还是司法实践,事实推定在各国均引发了长期的争议乃至质疑。从实践状况看,法官运用经验法则进行事实推定的模式可分为间接证明和表见证明。为了避免混乱,尤其为了实现武器平等、程序公平和法律适用之统一,我国未来有必要引入表见证明以取代备受争议的事实推定。作为一种证明规则,表见证明的实质在于:将证明对象从要件事实转化为更容易证明的典型的关联事实。这样的证明减轻规则通常以"典型事实经过"为适用前提,并以盖然性较高的经验法则为基础,从而在防止法官恣意和提高判决的信服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证明效力上看,表见证明既未重新分配证明责任,也未降低证明标准,而仅倒置了具体的举证责任。为了动摇表见证明的结论,对方当事人只需提交反证证明其他的"非典型事实经过"存在重大可能性即可。为了实现表见证明承担的统一法律适用的功能,我国未来还有必要改革审级建构和转变最高人民法院的功能,以构建起表见证明的判例体系。在此方面,德国的学说争鸣与判例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对照。
[Abstract]:The presumption of fact has aroused long-term controversy and even questioning both in concept defini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in various countries. Judges can divide the mode of presumption of fact into indirect proof and apparent proof according to the rule of experience. In order to avoid confusion, especiall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quality of weapons, procedural fairness and the unity of law application, I As a rule of proof, the essence of it lies in transforming the object of proof from the facts of essential conditions to the typical related facts which are easier to prove. The rule of thumb is based on the rule of thumb and thu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arbitrariness of judges and enhancing the conviction of judgments. As far as the validity of proof is concerned, it does not redistribute the burden of proof nor lower the standard of proof, but inverts the specific burden of proof.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uniform application of law,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trial-level 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 the function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in the future, so as to construct the case system of prima facie proof. It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 and comparis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医疗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研究”(10YJC820176)
【分类号】:D92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世保;;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从“彭宇案”切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傅郁林;;当信仰危机遭遇和谐司法——由彭宇案现象透视司法与传媒关系[J];法律适用;2012年12期

3 傅郁林;;建立判例制度的两个基础性问题——以民事司法的技术为视角[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龙宗智;;推定的界限及适用[J];法学研究;2008年01期

5 胡学军;;推导作为诉讼证明的逻辑[J];法学研究;2011年06期

6 张卫平;;认识经验法则[J];清华法学;2008年06期

7 张卫平;;民事诉讼法修改与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褚福民;;事实推定的客观存在及其正当性质疑[J];中外法学;2010年05期

9 朱虎;;规制性规范违反与过错判定[J];中外法学;2011年06期

10 吴泽勇;;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要件的证明[J];中国法学;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洪梅;毕守国;;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变化谈民事检察理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潘善斌;医疗事故诉讼若干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刘凌;章勇;;浅论公民民事诉讼证据意识的塑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唐先锋;我国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若干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周开琴;;对借贷案件举证责任分配的反思与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张刚;王成军;;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郭华;;美国专家证言的可采性研究——以美国判例与立法的互动为中心[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9 封利强;;证据审查机制初探[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10 刘英明;;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倒置合理性论证[J];北方法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俊强;;民事诉讼域外证据证明制度之检讨——以《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为中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洪浩;刘加良;;论民事简易程序的再改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任海新;蔡艺生;;新刑事诉讼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析评——排除的是事实、证据抑或非法行为[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4 唐艳;姚明平;;刑事案件办案情况说明:从功能背离到制度规范——以西部某法院近三年司法运行情况为实证蓝本[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5 胡向阳;季恒;;论环境污染诉讼中的证据保护[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6 陈伟;;民事诉讼中缺席判决制度的不足与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7 李培锋;;法史视野中的英美证据法学及在中国的影响[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8 刘国如;;合议庭“异议厌恶”的心理解析与规制疏导[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9 钱斌;田庚;;在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间——论事实真伪不明案件的事实认定规则与裁判技术[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10 郭琳佳;;指导性案例的识别与适用——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6个指导性案例的缺陷切入[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下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U,

本文编号:2251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251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d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