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民事证明程序控制冲突之平衡

发布时间:2018-10-12 07:19
【摘要】:在民事证明程序主体实施控制行为的过程中,摩擦与矛盾相伴而生,作为主体预先设定的理想目标,目的成为了实现均衡与圆融的基本前提。基于主体证明需求层次的多样化、类型的差异性,发现真实、公正、效益、安定、秩序等多元化目的之间无法保持绝对的一致,我们只有在多元化目的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协调、兼顾多样与突出重点的协调以及择优与代价的协调,才能真正达成民事证明程序控制冲突的平衡。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ontrolling the subject of civil proof procedure, friction and contradiction are concomitant, as the ideal target set by the subject in advance, the purpose has become the basic premise to realize equilibrium and mellowness. Based on the diversity of demand levels, the difference of types, the discovery of truth, justice, benefit, stability, order and other pluralistic purposes, we can not maintain absolute consistency, we can only on the basis of harmony and unity of the pluralistic purpose. Only by realizing the coordination of regularity and purpose, the coordination of public interest and individual interest, the coordination of diversity and emphases,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selection of merit and cost, can the balance of control conflict of civil proof procedure be truly achieved.
【作者单位】: 湖南警察学院;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事证明程序的控制机制研究”(12YBB089)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民事再审制度实证研究”(14B05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学军;;表见证明理论批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2 吴泽勇;;“正义标尺”还是“乌托邦”?——比较视野中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J];法学家;2014年03期

3 卢少锋;;“漂移”的证据制度:类型界定与反思[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4 李浩;;民事证据制度的再修订[J];中外法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华;;经济犯罪案件中证据的收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张刚;王成军;;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汤轶群;帕累托最优:辩诉交易本土化的效率优势[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俞惠斌;;事实推定的逻辑结构与运用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赵信会;论民事诉讼事实认定的双重性——兼与认识论、价值论商榷[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张德峰,梁宏辉;论我国证明责任分配标准[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顾伟;;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质疑[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9 陈琳;;试论交叉询问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与完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3期

10 焦颖洁,闫召华;论禁止诱导性询问规则——以刑事庭审方式改革为背景[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安;;“抗辩制”与“纠问制”研究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杨树明;刘衡;;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的举证视角与我国的适用——基于法律文本简析[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4 沈绿野;冯韵东;;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体系的建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雄文;;专利法创造性标准对司法鉴定制度的影响[A];专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6 杨树明;刘衡;;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的举证视角与我国的适用——基于法律文本简析[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高尚;;美国陪审制述评[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8 刘静;;否定之否定:“后钓鱼执法时代”行政调查取证权规制的再反思[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下册)[C];2013年

9 裴大明;李丹蕊;;关于事实解释的规则——从自发秩序到规范系统[A];全国法院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司法体制改革与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杨书怀;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郭云忠;刑事诉讼谦抑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杜闻;民事再审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李明;在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朱晓云;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杨晟;论法官的民事证据司法裁量权[D];湘潭大学;2009年

5 徐卫兵;我国如实供述义务制度的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丽红;民事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状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刘超;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国玲;论事实推定[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晶;论非法证据的证明[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聂坤勇;论刑事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布迪厄;强世功;;法律的力量——迈向司法场域的社会学[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2 王俊,张进德;表见证明若干问题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胡学军;;纠纷解决程序视角下的法律行为解释[J];东方法学;2011年03期

4 赵一凡;;福柯的知识考古学[J];读书;1990年09期

5 毕玉谦;;试论表见证明的基本属性与应用功能之界定[J];证据科学;2007年Z1期

6 李浩;举证责任倒置:学理分析与问题研究[J];法商研究;2003年04期

7 何家弘;;从司法证明模式的历史沿革看中国证据制度改革的方向[J];法学家;2005年04期

8 李浩;;回归民事诉讼法——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再改革[J];法学家;2011年03期

9 胡夏冰;为什么强制证人到庭作证——兼论完善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基本思路[J];法学评论;2002年03期

10 杜志淳;廖根为;;论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制度的完善[J];法学;201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保军;;从主体需要的性质看法律价值[J];法学杂志;1991年03期

2 杨保军;;主体需要与法律价值[J];中外法学;1991年02期

3 赵守运,邵希梅;哲学“价值”范畴的本质特征[J];探索;1993年01期

4 陈新汉;主体需要、评价标准及其选择──对评价活动机制中一个环节的思考[J];求索;1995年01期

5 陶晴;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需要[J];现代哲学;1997年04期

6 葛洪义;目的与方法:法律价值研究论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7 李建珊;需要──利益──目标──科学价值观念形成的三部曲[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8 王玉,

本文编号:2265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265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c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