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拥抱抑或拒斥:摸索证明论的中国境遇

发布时间:2018-10-17 20:38
【摘要】:摸索证明是在德国、日本等国家解决证据偏在时持有证据方不提供事证而对证明责任方当事人的救济办法,我国学者多认为应当引进这一理论。摸索证明的效果并非转换证明责任,而只是导致具体举证责任转换。摸索证明的容许性或合法性与其所处的制度语境与诉讼模式密切相关,但从当今世界发展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呈逐渐放宽限制的趋势。摸索证明的容许性问题实质上就是应证事实的具体特定化应然要求与事实证据主张的盖然性与猜测性现实需要如何调和的问题。在我国诉讼模式转型阶段不宜过分强调这种后现代的理论倾向,但摸索证明论可以对接我国法院证据调查与保全的审查标准问题。
[Abstract]:In Germany,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theory should b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Germany and Japan, which is the remedy to the party responsible for proof by holding the evidence instead of providing the evidence. Exploring the effect of proof is not to change the burden of proof, but only to lead to the convers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The admissibility or legality of proof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institutional context and litigation mode, bu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today, there is a trend of gradual relaxation of restrictions. In essence, the problem of the permissibility of probative proof is how to reconcile the concrete and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vidential facts with the necessity of propositions of factual evidence and the necessity of conjectural reality. In the transitional stage of litigation mode in our country, we should not emphasize this postmodern tendency too much, but try to find out that the theory of proof can connect with the standard of examining the investig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court evidence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事证明责任的实证考察与制度重构”(项目编号:13BFX0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成泓;;论民事诉讼中的摸索证明[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骆东平;;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权限配置[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3 李浩;;回归民事诉讼法——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再改革[J];法学家;2011年03期

4 胡学军;;从“抽象证明责任”到“具体举证责任”——德、日民事证据法研究的实践转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家;2012年02期

5 魏庆玉;;摸索证明论[J];当代法学;2013年02期

6 胡学军;;举证妨碍救济制度的重构[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胜伟,喻煌,胡f;我国鉴定人制度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吴建农;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李汉昌,陈金玲;督促程序中债权人的程序障碍——兼论督促程序的发展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林文杰;蒋欣朋;;我国民事诉讼承担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以日本民事诉讼承担制度为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杨红朝;;执行中止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郭志远;;“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8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9 马永双;张惠玲;;论民间融资中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叶名怡;;过错及因果关系推定与证明责任倒置——从事实到价值的思考[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7 曹如波;公司非讼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潘牧天;民事诉权滥用的侵权责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徐胜萍;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雁;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露璐;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菲;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马晓君;我国民事执行中强制管理制度的构架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傅俩艳;探析我国民事再审事由[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小龙;自然债的类型化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朱晓云;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徐昕,徐昀;非正式开庭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5年01期

3 许少波;;台湾地区民事证据保全制度改革及其借鉴意义[J];当代法学;2007年02期

4 霍海红;;论证明责任机制的限度[J];当代法学;2008年03期

5 何文燕;刘波;;我国当事人陈述制度之检讨与重构——兼评民诉法《修改建议稿(第三稿)及立法理由》第十七章[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周成泓;;论民事诉讼中的摸索证明[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奚玮;杨锦炎;;民事证明权的多维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8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证据调研课题组;宿迟;王忠;徐庆斌;黄海涛;黄彩相;;关于证据真伪审查与伪证追究的调研报告[J];证据科学;2008年04期

9 毕玉谦;;关于创设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基本视野[J];证据科学;2010年05期

10 李浩;;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申请调查取证权[J];法学家;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案例编写人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 赵慧;[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晖;;知识产权诉讼证据保全制度研究[J];人民司法;2010年09期

2 李桂模;证据保全和诉讼保全的区别和联系[J];政治与法律;1987年05期

3 郝秀敏;徐丽萍;;“唯专业论”与证据保全公证中公证员的“多重身份”[J];中国公证;2006年05期

4 石宝山;;对《“判断证据”质疑》的质疑——与雷震同志商榷[J];现代法学;1983年04期

5 肖海棠;;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保全的适用[J];人民司法;2007年19期

6 彭云翔;;民事诉讼中的计算机数据取证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8期

7 薛惠;;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8年34期

8 陈纯;仲裁证据保全的法律探讨[J];律师世界;2001年02期

9 郑珂晖,宁正元;计算机犯罪证据的取证与保全研究[J];福建电脑;2005年06期

10 邱如岭;;浅谈证据保全公证的对象和内容[J];今日科苑;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牟永林;;方法专利侵权诉讼问题研究[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郝庆芬;;日本一件专利侵权案的详述[A];专利法研究(2000)[C];2000年

3 马晓刚;肖群;;网络环境下录音制作者权同样受法律保护[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4 蒋五四;;《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特点述评[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5 韩晓春;;中日专利申诉及专利行政诉讼制度的比较和借鉴[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6 王向东;;专利无效的追溯力研究—《专利法》第47条解读与评述[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7 金承光;;论类推适用及其逻辑特征[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韩鹰;;对电子证据的法律研究[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9 孔俊伟;邓晓敏;;环境损害民事诉讼中的证明问题——从两份截然不同的判决谈起[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10 王敬;;中国海事律师承办海商海事案件业务操作指南[A];中国律师2006年海事业务研讨会暨年会资料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毓;证据保全须力避两大误区[N];中国船舶报;2009年

2 唐素琴;证据保全:维权路上第一步[N];中国艺术报;2004年

3 戴贞奎;证据保全,,诉讼决胜的先机[N];检察日报;2002年

4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倪红霞 叶菊芬;最终用户软件侵权案中的证据保全及赔偿额确定[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本报通讯员 陈昌琪 张晓淑;证据保全赢了一场官司[N];新华日报;2008年

6 张森;应制定税务检查证据保全办法[N];江苏经济报;2003年

7 邹征优;存在三个主要困难基层法院证据保全[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见习记者 张帆 李雅;证据保全固定事实 公证化解拆迁难题[N];法制生活报;2010年

9 周远邋通讯员 李铮;强制拆迁应办理证据保全公证[N];河北日报;2007年

10 王冬梅;如东办理首例QQ聊天记录证据保全公证[N];南通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许少波;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钱振兴;数字图像自嵌入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周成泓;论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调查[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袁坦中;刑事扣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肖晗;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刚;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单超峰;民事证据保全探讨[D];郑州大学;2010年

3 丁耀东;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 覃韦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证据保全案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陈夏霏;民事司法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3年

6 张益铭;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张鹏翔;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张宝华;证据保全公证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9 何静贤;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刘肖琛;知识产权诉讼中的证据保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77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277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d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