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当事人陈述制度的正当化
[Abstract]:The existing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only divides the civil litigants' statements into evidential meaning and non-evidentiary meaning. Due to the lack of procedural appearance, the parties' statement system presents the dilemma of disorder and weakening of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fun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ate of party's statement and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party's right to speak in civil action, it is imperative to legitimize the system of party's statement in civil lawsuit in our country. In legislation, the system of party statement should be refined into the party statement with the function of clarifying the case at the stage of court debate and the party statement with the function of proving the facts of the case in the stage of evidence investigation.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hould set up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 mechanism for the parties with different system functions.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斌,李彦峰;论民事诉讼当事人选择法官之正当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张纬武;;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知情权[J];天府新论;2005年S2期
3 陈跋;;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概念[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4 王新妹;;民事诉讼当事人资格的认定——一起特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引起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29期
5 汪亮;;对民事诉讼当事人成本的法经济学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6 周春梅;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确定管辖的权利[J];理论与当代;1998年03期
7 杨瑞;民事诉讼当事人合意选定法官制度的冷思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于海生;民事诉讼当事人概念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肖晖;民事诉讼当事人自由权简论——以人权保障为视角[J];学术探索;2004年12期
10 郭小冬;浅议民事诉讼当事人更换制度[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汪亮;;对民事诉讼当事人成本的法经济学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白德斌 通讯员 潘静;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应承担法律责任[N];甘肃日报;2014年
2 邵明;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程序基本权[N];法制日报;2002年
3 通讯员 那顺 特约记者 王海林;扎旗民事诉讼当事人可向法官“提问”[N];通辽日报;2006年
4 王贵胜;加强司法安全工作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13年
5 记者 胡续发;国际研讨会在博鳌召开[N];海南日报;2010年
6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怀德;政府部门更应守法[N];法制日报;2001年
7 通讯员 黄健忠 余金灿;律师向法院申领调查令有依据[N];法制日报;2006年
8 方山 代贞奎 贺理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江津区人民法院;被执行人是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执行方法[N];人民法院报;2014年
9 杨立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保护权利成为全社会共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民事抗诉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N];赤峰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伟;论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知情权[D];辽宁大学;2011年
2 李浩;论民事诉讼当事人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D];山西大学;2015年
3 张艳澜;论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D];南昌大学;2015年
4 占长斌;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变更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陶传贵;民事诉讼当事人理论重构[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苗迎春;论民事诉讼当事人选择法官制度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宋建宝;两岸民事诉讼当事人之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王彬;民事诉讼当事人程序基本权及其保障[D];西北大学;2010年
9 包莹晔;民事诉讼当事人真实义务探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黄忠;论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能力对判决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89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28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