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我国强制措施“通知条款”及其程序保障机制

发布时间:2018-11-27 07:12
【摘要】: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后的"通知条款"设置了侦查主体在实施强制措施后通知被羁押人员家属的义务,并规定仅在侦查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过程中,侦查主体对被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方有根据法定例外情形作出不通知家属的决定的裁量权。为保障"通知条款"执行的实质性,立法和司法机关应当制订更具弹性的通知范围以及构建以外部控权为主要特征的程序保障机制。
[Abstract]:The "notice clause" after the amendment of our criminal procedure law sets out the obligation of the subject of investigation to notify the families of the detainees after the enforcement of compulsory measures, and stipulates that only in the course of investigating criminal cases of suspected endangering national security and terrorist activities, The subject of investigation has the discretion to make the decision of not notifying the family member according to the legal excep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materia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otice clause", th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organs should establish a more flexible scope of notification and a procedural safeguard mechanism with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external control power.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崔丽;;我国存在霸王条款的深层原因检讨与反思[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志如;;两条道路如何抉择?——对《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文的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孙放;;论政府投资的法价值取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刘少军;李延奎;;论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差异与融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蒋志如;;试论法官与法学家的关系——以美国为语境的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刘艳芳;;我国古代调解制度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赵颖坤;;“均质”与“激情”下的规则制定——建国初期的立法及其社会背景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胡谦;;论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韦志明;李妍;;民族地区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发性意义——基于三江县冠洞村的个案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10 韦留柱;;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与分析——以河南农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明春;;当代中国伦理道德秩序的重新构建[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李亚凝;;“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任晓雪;;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水资源保护面面观[A];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与发展汇总[C];2009年

5 欧丹;;农村刑事纠纷解决之场域分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课题[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6 欧丹;;农村刑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课题[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孟春阳;;环境法庭的正当性分析——以能动司法为视角[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8 杨凯;;论公共关系与现代行政审判权的良性运行[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罗庆群;;论刑事庭审证据裁定对检察公诉权的制衡——以刑事审判认证为视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余米尔;赵亚飞;杨桂胜;;论量刑辩论程序的构建与完善——以罗湖区人民法院量刑辩论程序改革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2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张文香;蒙古族习惯法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谢瑾;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黄兰;小议社会变迁下转型中国的法院司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潘俊秀;论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丹;侦查信息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海娇;我国刑事诉讼见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震;“诉调对接”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沙良永;;“霸王条款”的产生、危害及法律规制[J];商场现代化;2006年16期

2 敖双红;;论中国消费者组织的转型问题[J];社会科学家;2008年06期

3 李佳颖;程晓岚;;格式合同的不平等根源[J];新学术;2008年03期

4 袁华明;;“霸王条款”是垄断的产物[J];学习月刊;2005年12期

5 王宏军;;霸王条款的立法现状分析[J];时代金融;2010年06期

6 王宏军;霸王条款规制方法的法律分析[J];学术探索;2005年05期

7 朱景文;关于立法的公众参与的几个问题[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8 叶卫平;;反垄断法实施困境的文化视角解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宋海军;;生产经营者的霸王条款及其法律规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瞿家桃;;论中国的审判独立制度[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朱延斌;谢春华;;浅论程序正义的内涵及独立性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3 吕冀平,冯建设;试论新刑事诉讼法的价值取向[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佴澎,黄桂琴;辩护律师诉讼价值论[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9年03期

5 宋世杰,陈果;刑事审判监督价值分析引论[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刘乃忠,张云鹏;论程序法的独立价值[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3期

7 胡铭;司法改革的焦点:公正与效率的平衡——兼论当代刑事诉讼的两大基本价值[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8 李佑喜;肖冬红;;论沉默权的价值及其现实选择[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何建华,袁飞;行政公开的法律思考[J];政法论坛;2002年02期

10 田红梅;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J];法学杂志;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伟;;浅析环境诉权概念的内涵[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章见良 黄剑;既看绩效又重管理[N];江苏经济报;2009年

2 于金波 刘 俊 邹 刚;广陵三项机制确保陪审员有职有权[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包蕾 张嫣;渐行渐宽的解决纠纷新路[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青州市人民法院院长 李金鹏;和谐司法的重要途径[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梁明远;创新机制为大局服务立足解纷为人民司法[N];甘肃日报;2009年

6 记者 陈海发 冀天福;河南人民陪审员成为化解矛盾重要力量[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建湖县法院院长 李悦;新形势下法院群众工作应立足“六个注重”[N];江苏法制报;2011年

8 最高人民法院 胡夏冰;妨害民事执行行为强制措施立法模式的选择[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叶青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刑事辩护制度亟待完善[N];联合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光东;陪审团的历史与价值[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马贵翔;刑事简易程序的价值及其实现[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李全文;民事诉讼调解一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锦愉;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陈俊海;论法官助理制度[D];山东大学;2007年

3 刘怡;宪政视野下的司法独立[D];湘潭大学;2007年

4 李莹;论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国莉;刑事诉讼中直接言词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王菲;刑事再审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徐建峰;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涂艳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思考[D];清华大学;2005年

9 雷连莉;刑事被害人上诉权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10 李爽;社区矫正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59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359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3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