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无罪判决及其消解程序——基于无罪判决率低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26 08:44
【摘要】:自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无罪判决率在经历一个三年的攀升阶段后,便一直下滑,而且无罪判决的作出也越来越难。这一现象持续至今。但在无罪判决率低下的背后,却隐藏着大量可能作出无罪判决的案件,这些案件被以各种方式消解掉。无罪判决消解,在当下有着深刻的"现实需求",政法系统与当事人之间、公检法之间的关系深深影响着法官的选择。较低的无罪判决率在我国当前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继续存在,我们需要正视无罪判决率低和无罪判决消解程序的存在。为了防止当事人合法权益在无罪判决消解程序中受到侵害,有必要实现无罪判决消解程序的正当化。
[Abstract]:Since the revision of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 1996, the rate of acquittal in criminal judicial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declining after a period of three years, and the decision of acquittal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his phenomenon continues to this day. But behind the low acquittal rate lies a large number of possible acquittal cases, which have been eliminated in various ways. The resolution of the acquittal has a profound "realistic demand" at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system and the parties concerned, the public security bureau, the procuratorate and the court deeply influences the choice of the judge. The low rate of acquittal will continue to exist in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so we need to face up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low rate of acquittal and the procedure of resolution of acquittal.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partie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from being infringed in the acquittal procedure, it is necessary to legitimize the acquittal procedur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单晓云;李旺城;;检察机关撤回起诉适用“危机”及改革出路——对北京市近年来检察机关撤回起诉案件情况的实证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朱桐辉;;案外因素与案内裁量:疑罪难从无之谜[J];当代法学;2011年05期

3 左卫民;;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本土构建[J];法学研究;2009年02期

4 刘计划;;逮捕审查制度的中国模式及其改革[J];法学研究;2012年02期

5 ;公诉案件判处无罪的情况与分析[J];人民检察;2006年15期

6 朱凤翔;许冬生;;刑事公诉案件撤回起诉的实证分析与制度完善[J];人民检察;2009年07期

7 陈学权;;对“以撤回公诉代替无罪判决”的忧与思[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01期

8 王贞会;;检察机关撤回公诉制度[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张建伟;;论公诉之撤回及其效力[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夏伟;王周瑜;;存异难:检察权与审判权关系之忧——以近十年判决无罪人数走势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林,汪强;法官弹劾制度刍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张晓茹;;日本家事法院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8年03期

3 韩君玲;论日本审判制度的特点及其改革[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韩君玲;;日本法律职业的特点及其改革[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郭美松;;设立具有中国特色人事诉讼程序之构想[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周标龙;;我国检察机关撤诉权制约机制及其完善[J];创新;2011年06期

7 杨安军;论法官弹劾制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冷罗生;;从“分数”选拔机制向“配套程序”选拔机制转换的司法人才培养制度——日本新司法考试制度及其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魏虹;;赋权与规制:我国检察机关撤回起诉制度之构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钱宁峰;;君主制宪法下的司法权:对司法独立的一种考察[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斌;;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构建探索[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汪海燕;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周孟炎;民事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张晓茹;家事裁判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王韶华;民事诉讼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黄文;刑事诉审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郭光东;陪审团的历史与价值[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曾祥瑞;日本地方自治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杜闻;民事再审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明高;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瀚卿;浅议我国公诉撤回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3 薛庆健;民事诉讼三审终审制的探索与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李晨曦;小额诉讼程序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丽颖;论我国行为保全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净;我国法官惩戒制度之重构[D];暨南大学;2011年

7 赵彩宇;人民监督员制度探讨[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周俊芝;20世纪日本对英美法的移植及其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吉莉;刑事诉讼中的程序倒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李永娟;我国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郁林;;自由裁量管辖权及其行使——《美国最高法院受案议程表的形成》导读[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储槐植;严而不厉:为刑法修订设计政策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3 夏婷婷;;论《龙筋凤髓判》中对案件事实的推理方法[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4 秦宗文;;“疑罪”应当“从无”吗?——法治与情理视角下对疑罪从无原则的重新审视[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顾永忠;刘莹;;论撤回公诉的司法误区与立法重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马静华;彭美;;非法审讯:一个实证角度的研究——以S省为主要样板的分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7 柯良栋;;谈谈修改刑事诉讼法必须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J];法学家;2007年04期

8 徐益初;试析我国刑事诉讼结构的特点及其完善[J];法学评论;1992年03期

9 周颖;李文俊;;司法视野中的政法委[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10 成凯;;在情理推断与证据裁量之间:论中国疑罪从无的实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毅诚;;浅析绩效考核与检法关系——以无罪判决率为视角[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391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391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7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