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下的公诉方式变革

发布时间:2018-12-27 09:02
【摘要】: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公诉方式的修改意义重大,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刑事公诉方式与庭前程序及审判程序密不可分,其深层价值和潜在功能不容忽视。公诉方式作为审判模式的航标,与审判模式相生相克,引领着审判模式变革的进路与方向。我国刑事公诉方式经历了从"全案移送、实质审查"到"部分移送、形式审查"再到"全案移送、形式审查"的历史变革。审视刑事公诉方式的价值和功能,探究修法的理由,需细致分析公诉方式对审判模式变革带来的深远影响。
[Abstract]: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our coun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vision of the way of public prosecution, but it does not attract enough attention. The mode of criminal prosec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pretrial procedure and trial procedure, and its deep value and potential function should not be ignored. As the navigation mark of the trial mode, the public prosecution mode runs counter to the trial mode and leads the way and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trial mode. The mode of criminal prosecution in our country has undergone a historical change from "transfer of the whole cas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o "partial transfer", "form review" to "the whole case transfer, form review".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the mode of criminal prosecution and to probe into the reason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law. It is necessary to carefully analyze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the mode of public prosecution on the reform of the trial mode.
【作者单位】: 北方工业大学法律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司法独立与民主可问责性研究”(12YJA820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文健;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审判方式的改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2 韩红兴;;刑事公诉案件庭前程序价值的反思[J];法律适用;2007年07期

3 胡云腾;;及时修改、完善刑事诉讼法 促进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建设[J];法学家;2007年04期

4 韩红兴;;我国刑事公诉审查程序的反思与重构[J];法学家;2011年02期

5 韩红兴;;刑事诉讼模式演进的理论评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陈卫东;韩红兴;;慎防起诉状一本主义下的陷阱——以日本法为例的考察[J];河北法学;2007年09期

7 王尚新;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1994年05期

8 孙长永;略论《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J];现代法学;2004年03期

9 龙宗智;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论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J];政法论坛;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鹏飞;刘少军;;美国刑事被害人权利载入联邦宪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孙洪坤;;论刑事诉讼理念的现代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张成敏;;关于无罪推定的文本表述[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4 林喜芬;;“两个证据规定”颁行背景的理论解读[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5 朱立恒;;英国传闻证据规则例外的变迁及其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8年06期

6 付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新动向[J];武陵学刊;2010年05期

7 刘方权;曹文安;;再论刑事诉讼中的级别管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曾志滨;;在我国确立程序性辩护的可行性探讨[J];研究生法学;2009年05期

9 练斌;;构建我国暂缓起诉制度的理性思考[J];研究生法学;2011年04期

10 周伟;关于监视居住的几个问题[J];当代法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单民;董坤;;略论技术侦查的法治化[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侦查程序的修改与检察工作应对[C];2012年

4 张际枫;;比较视野下的全卷移送[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审判程序的修改对公诉工作的挑战[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林雪标;腐败资产跨境追回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牛振宇;比较与借鉴:刑事第三审程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黄豹;侦查构造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朱立恒;传闻证据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张凯;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高峰;刑事侦查中的令状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曾康;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晟;改革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的若干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鹏翔;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张雷;论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的不足与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5 徐卫兵;我国如实供述义务制度的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玉刚;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度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敏;检察机关轻微刑事案件办理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罗南娟;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诉讼权利行使保障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胡青;试论缓诉制度的设立及实践操作[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晶;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永忠,薛峰,张朝霞;日本近期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中心赴日考察报告[J];比较法研究;2005年02期

2 侯宗宾;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0年12月27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1年01期

3 吴宏耀;我国刑事公诉制度的定位与改革——以公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为切入点[J];法商研究;2004年05期

4 阮丹生;关于建立我国刑事预审制度的设想[J];法学评论;2003年04期

5 陈岚;高畅;;试论我国公诉方式的重构[J];法学评论;2010年04期

6 刘晓兵;日本诉因制度与我国公诉方式改革[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陈卫东;韩红兴;;慎防起诉状一本主义下的陷阱——以日本法为例的考察[J];河北法学;2007年09期

8 岳岭;;隐性超期羁押的法律规制研究[J];河北法学;2007年10期

9 孙建勋;;公诉案件还是全案移送证据材料为宜[J];中国检察官;2009年09期

10 陈卫东,郝银钟;我国公诉方式的结构性缺陷及其矫正[J];法学研究;200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郝银钟;[N];法制日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萍;论审判模式的改革及相关制度的完善[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 屈广清 ,姚莉;诉讼程序的公正要求与审判模式的改革[J];法学评论;1994年05期

3 罗筱琦;论民事判决与审判模式的选择[J];法律适用;1999年04期

4 王宗光;职权主义——我国行政审判模式的必然选择[J];政治与法律;2001年04期

5 郑春燕,陈崇冠;关于行政案件异地交叉审判模式的思考[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张立锋;杜荣霞;;论普通程序简化审与简易程序合并的现实意义——兼论刑事简易程序改革的模式选择[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卢慧玲;李娜;;我国构建小额诉讼程序的问题分析与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8期

8 李帅;;关于“调解优先”之分析及建议[J];知识经济;2011年02期

9 招妙;;探讨马锡五审判模式的现代化复兴[J];法制与社会;2011年17期

10 樊崇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新走势[J];政法论坛;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莉;;公诉方式改革的深化研究与探讨[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李昕;;制度欠缺与司法程序的权宜之计——论登记行为争议的司法裁判[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卜晓虹;;在尊重与制衡之间——试论对行政裁量基准的司法监控[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晨;;从形式审查到实质审查的转变——论我国婚姻登记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罗力彦;;论刑事审判的直接言词原则[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6 陈卓伦;赵飞;;律师主导民事诉讼,推动建设和谐社会[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陈泉生;林哲森;;论我国环境资源审判机构的设立[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毛牧然;周实;牟瑞瑾;张尤佳;;论辽宁省版权民事审判工作的现状、不足与对策[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鄢华香;;加强法律援助 促进刑事司法公正[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张伟杰;以法官为核心构建审判模式[N];工人日报;2002年

2 课题组成员 谭玲 谢文练 杨慧怡 陈吉生 陈志坚 喻静 王红英 秦旺;创新审判模式 促进家庭和谐[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宗 边;海淀推出“一四二”审判模式[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吴志华 杨剑平;铅山法庭试行“二一一”审判模式[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孙维(作者系沭阳县人民法院院长);“一加一加一”审判模式的实践与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2年

6 本报通讯员 孙 维;改革的魅力[N];人民法院报;2002年

7 时永才 常钟苑;常州“三二一”审判模式崭露头角[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郑春笋 宋伟;我市推行行政案件圆桌审判模式[N];德州日报;2009年

9 院办;大立案 重审判 强执行 精监督[N];锡林郭勒日报;2006年

10 傅达林;“判前提示”未必符合司法职业属性[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强;书证若干问题探讨[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莹;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判模式[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吕斌;以兰州市第一例侵犯商业秘密案为例论知识产权立体审判模式[D];兰州大学;2011年

3 陈先胜;民事诉讼中的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吴琳;民事诉讼改革:从模式选择到程序完善[D];湘潭大学;2002年

5 贺燕琴;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0条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6 黄静;论行政确认行为的司法审查[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纪勇健;论缺席审判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吕昌燕;公诉方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孙国进;刑事当庭宣判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单明;论我国民事诉讼的立案审查机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92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392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2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