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事实——并及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订问题
[Abstract]:In the West, although people have realized that the fact in the judicial process is fundamentally a discretionary problem since the Middle Ages, until the rise of realistic jurisprudence, this kind of understanding only became a kind of universal social consensus. However, up to now, all kinds of theories, including realistic jurisprudence, seem to have no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discretionary nature of facts 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theory of "open works" by Eco provides enough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mpletion of this task: the fact has the nature of discretion, because it is a completely open work. The evidence of this conclusion not only helps to clarify the relevant disputes in theory, but also provides a reflection and further perfection fulcrum for the legislation of criminal procedure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法律方法的司法公信力构造问题研究”(12CFK007) 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司法公信力与法律方法论”(2012B017)
【分类号】:D92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杨立江;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刍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管在高;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中介组织概念之辨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王世洲;关于中国死刑制度的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李春霞;可持续发展与两种文化的整合[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9 庄严;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历史主体的深层理论思考[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10 朱庆育;寻求民法的体系方法——以物权追及力理论为个案[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松峰;;论晋江企业文化模式的时代构建[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吾淳;;由精英而大众:荀子与孔孟伦理思想之别及其意义[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荀振芳;;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2 赵承寿;论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宏辉;民事起诉权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金晖;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理论与运用[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廖怀高;论法律推理的客观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斌;有关合同法中显失公平规则的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7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姚亮;爱默生与美国民族文学进程[D];苏州大学;2001年
9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高巍;英美法三国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苏力;纠缠于事实与法律之中[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杨建军;法律事实的概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童世骏;;“事实”与“规范”的关系:一个哲学问题的政治—法律含义[J];求是学刊;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美丽;;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如何提高司法效率——兼论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2 柯阳友;冯慧敏;;检察机关提起民事抑或行政公益诉讼[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金鑫;张静;;一方当事人死亡或终止后的诉讼继承问题[J];人民司法;2011年03期
4 陈巍;;环境污染司法诉讼程序的专业化之路[J];环境保护;2011年12期
5 吕小艳;;对民国“七君子”事件的法律分析——从文本和价值角度切入[J];理论界;2011年07期
6 蓝向东;;美国酒后驾车的入罪标准及诉讼程序[J];中国检察官;2011年11期
7 ;民事起诉讲技巧[J];农民文摘;2011年08期
8 庄美玉;;民商事诉讼中两岸律师协助调查取证的角色[J];中国律师;2010年05期
9 陈伟;贾新耐;李桂平;;诉调对接下的怀仁模式调查[J];中国审判;2011年06期
10 王天华;;日本行政诉讼的构造变革——以最近“公法上的当事人诉讼”判例为中心[J];行政法论丛;2010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旭;;论精神病人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陈丽;;关于行政诉讼的法律审与事实审的探讨[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3 刘文燕;高路;;环境污染被害人救济法律问题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4 袁红兵;;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中审判者的诉讼职能[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5 田鹏辉;;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制度之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江伟;吴泽勇;;董必武诉讼法学思想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7 王洪;;论诉讼证明[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8 姚莉;郭倍倍;;论董必武同志的程序正义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9 王西平;;激活陪审选择权的的进路:规制与救济——以申请陪审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荣馨;薛永慧;;略论董必武对我国民事程序法制建设的重大贡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美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不足[N];江苏经济报;2005年
2 樊崇义;完善的诉讼程序是政治文明的标志[N];检察日报;2003年
3 兰锋 亚华 力生;海门严把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关[N];江苏法制报;2009年
4 齐 奇;英国诉讼程序的繁杂与便捷(三)[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齐 奇;繁杂与便捷:英国诉讼程序观察(一)[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记者 程仁山 通讯员 榕法;我省法院受理各类案件34万余件[N];福州日报;2009年
7 徐开勇;行政行为事实问题的审查标准[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赵军(作者系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审判第二庭庭长);瑞士法院的诉讼程序[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记者 鹿振林 通讯员 张海峰;我市建立仲裁调解与诉讼程序相衔接机制[N];莱芜日报;2010年
10 过雪琴;浅议诉讼程序的转换[N];江苏经济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学强;腐败犯罪特殊诉讼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王兵;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栗峥;后现代证据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刘铭;诉讼事实与纠纷事实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陈玺;唐代诉讼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正伟;后现代法学视角下的ADR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赵承寿;论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刘鹏;论俄罗斯民事诉讼法的变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大志;论我国民事推定制度的完善[D];四川大学;2005年
2 常锐;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6年
3 吴润松;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和程序设计[D];安徽大学;2006年
4 梁渲晶;论犯罪分类的诉讼程序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王睿;侵犯商业秘密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徐文晖;防治刑讯逼供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李静;论程序公正[D];山东大学;2008年
8 贾志敏;论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张嫣;“诉调对接”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公衍义;行政补偿诉讼程序问题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98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398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