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亲属拒证权的中国模式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9-01-04 13:23
【摘要】:亲属拒证权在法治发达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在我国当下却无疑是一项新兴权利。"亲亲相隐"和亲属拒证权都是要实现对人伦亲情的优先保护,但二者在具体制度上存在重大差异。我国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出庭豁免"模式的亲属拒证权,不仅无法实现保护人伦亲情的立法目标,还会损害被告人的正当程序权利。采取"证言豁免"模式的亲属拒证权制度,赋予亲属证人拒绝陈述对被告人不利证言的权利,但仍应承担出庭义务是比较合理的选择。被害人亦应成为亲属拒证权的主体,但对亲属范围需予以合理界定。对侵害亲属拒证权的违法行为,需通过程序性制裁的方式予以相应救济。
[Abstract]:The right of refusal of proof by relatives is not new in the developed country of rule of law, but it is undoubtedly a new right in our country. " The concealment of relatives and the right of relatives to refuse to testify are to realize the priority protection of the kinship,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in the specific system. The right of relatives to refuse to testify in the mode of "immunity in court" provided by our revised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 2012 will not only fail to achieve the legislative goal of protecting human relations, but will also damage the due process rights of the accused. The system of relatives' right to refuse testimony, which adopts the mode of "witness immunity", endows the relative witness with the right to refuse to state unfavorable testimony to the defendant, but it is a reasonable choice that the witness should still bear the duty to appear in court. The victim should also be the subject of relatives' right to refuse evidence, but the scope of relatives should be reasonably defined. The violation of the right of refusal of proof should be remedied by procedural sanctions.
【作者单位】: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刑事简易程序实证研究”(15CFX031) 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吉林省环境犯罪治理的困境与出路”(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641号)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华;;程序性制裁制度的法理学分析[J];中国检察官;2006年01期

2 赵康英;;浅观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发展——读《程序性制裁理论》有感[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3 陈奎棠;;论建立程序违法的程序性制裁制度[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01期

4 赵婧;艾丽燕;;程序性制裁解构——以刑事程序为范例[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王建英;;刑事程序性制裁确立之考量[J];武警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相昭年;;论我国程序性制裁制度的构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陈曦;;程序性制裁之“程序性”分析——以程序性制裁内在区分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6期

8 刘忠;;被识别的几率:非法取证程序性制裁的构成性前提[J];中外法学;2011年02期

9 蔡芳芳;;程序性制裁理论的缺陷及完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黄忠顺;;民事程序性制裁理论的基础性构建[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厚祥;;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性违法裁判机制的法理思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赵精武 于建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以程序性制裁实现公平正义[N];人民公安报;201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温克志;遏制刑讯与程序性制裁和制约[N];法制日报;2010年

3 天津医科大学 舒扬;证人出庭且看“程序性制裁”[N];人民法院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德臣;民事诉讼程序性制裁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丹;论紧急搜查制度[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2 王长鹏;我国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研究[D];山东政法学院;2016年

3 权艳平;我国程序性辩护困境之解[D];山东大学;2016年

4 秦繁繁;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性制裁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周玉珠;刑事诉讼程序性制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谢元胜;程序性制裁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李险峰;程序性制裁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田莉;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建英;论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李敬阳;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00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400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9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