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民事诉讼中法院调查取证制度之完善——基于实证分析与比较法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9-02-25 13:47
【摘要】:法院调查取证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跟程序公正、诉讼效率、证据能力和司法资源分配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法院调查取证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西方主要法治国家立法经验的分析,结合我国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调查取证制度的发展规律和运行趋势,提出健全、完善该制度的进路。
[Abstract]:The system of court investigation and evidence colle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vil procedure in our country,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procedural justice, litigation efficiency, evidence ability and judicial resource allocation.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ystem of forensic investigation and evidence collection in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egislative experience of the major western countries ruled by law,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and the development law and operation trend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evidence collection system,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 to perfect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宜宾学院法学院;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喻中;;吴经熊与马锡五:现代中国两种法律传统的象征[J];法商研究;2007年01期

2 熊大胜;赵红;;民商事域外调查取证法律冲突及其原因分析——以美国与德国为中心[J];人民司法;2007年03期

3 任铁健;对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反思[J];政法论丛;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胜伟,喻煌,胡f;我国鉴定人制度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吴建农;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李汉昌,陈金玲;督促程序中债权人的程序障碍——兼论督促程序的发展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林文杰;蒋欣朋;;我国民事诉讼承担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以日本民事诉讼承担制度为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杨红朝;;执行中止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郭志远;;“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童兆洪,林翔荣;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刍论[J];比较法研究;2002年03期

8 熊跃敏;诉讼上和解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2期

9 沈健;比较与借鉴:鉴定人制度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10 邱星美;;当代调解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勇;;论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和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方式改革与诉权保护原则[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2 曹更海;谭振荣;;我国民事送达制度改革之路径抉择——基于法社会学分析[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3 黄西武;;论海事强制令的适用与完善——从民事保全理论出发[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卷第1期[C];2008年

4 田孟华;;略论司法能动和解的限度[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曹如波;公司非讼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潘牧天;民事诉权滥用的侵权责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王荔;当代中国司法民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刘全娥;陕甘宁边区司法改革与“政法传统”的形成[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徐胜萍;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雁;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露璐;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菲;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付华华;我国巡回审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马晓君;我国民事执行中强制管理制度的构架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小龙;自然债的类型化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丽娟;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宗智;悖论社会与现代传统[J];读书;2005年02期

2 马锡五;;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司法工作[J];法学研究;1955年01期

3 许章润;;书生事业 无限江山——关于近世中国五代法学家及其志业的一个学术史研究[J];清华法学;2004年01期

4 黄宗智;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J];社会观察;2005年03期

5 黄宗智;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绍红;杨克武;;论庭前证供的证据能力[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2 陈卫东;付磊;;我国证据能力制度的反思与完善[J];证据科学;2008年01期

3 奚玮;余茂玉;;论证据能力意义上的关联性——以刑事诉讼为视角的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8年04期

4 陈卫东;付磊;;证据能力:动态地承载着价值选择[J];法制资讯;2008年09期

5 庄乾龙;;卧底侦查所获证据材料之证据能力探讨[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寇松娜;龙腾云;;“办案情况说明”证据能力探讨[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宋立妍;;对监听资料证据能力的剖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林帅;;论辨认笔录的证据能力[J];商品与质量;2010年S4期

9 胡晓霞;;证据能力及其判断标准[J];前沿;2010年18期

10 陈学权;;侦查机关通过监听所获材料之证据能力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云峰;熊文胜;仲爱华;;试论电子文件的法律证据能力[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付璇;;刑事书面证言证据能力比较考察[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4辑)[C];2008年

3 尹伟民;;国际民事诉讼中证据能力问题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于铁林 王丹峰 于勇;证据的价值取决于证据能力[N];检察日报;2005年

2 杨亚民;设置质证规则要关注五大要素[N];检察日报;2007年

3 陶家祥;秘密监听证据能力的认定[N];江苏经济报;2012年

4 肖建国 北京科技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法学博士;英美证据法的两点启示[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北京凯亚律师事务所律师 晋力;单位“作证”证据能力亟待澄清[N];法制日报;2007年

6 清华大学法学院 王一超;从《错案》看应当如何避免错案[N];人民法院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纪格非;论证据能力——以民事诉讼为视角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雯晔;论我国证据能力审查制度之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周培翔;私人日记的证据能力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年

3 陈晓蔚;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能力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4 李丹;证据能力中的关联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张楠;论秘密录音的证据能力[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琼仙;论我国刑事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曾翔;论初查所获证据的证据能力[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远;民事证据能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李书兴;论鉴定结论证据能力及其规则[D];湘潭大学;2011年

10 陈太勇;刑事诉讼证据能力规则[D];四川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430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430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7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