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改良版威格摩尔图示法:一种有效的证据认知分析进路——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刑事指导案例第656号

发布时间:2019-04-19 01:20
【摘要】:证明领域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十分复杂的领域。长期以来,国内对此领域的研究虽不可谓不多,并且已发展出一套事实认定之"中国模式"对司法实务人员进行指导。然而,该模式却是单薄且含混的,缺乏一套系统且融贯性的基础理论以及实用性范式,难以有效、全面地解决证明领域的疑难问题,最终导致事实认定趋于保守。西方在证明领域的做法值得借鉴。"证据科学"作为一门以推论性推理为核心的具有独立且融贯性的跨学科知识之学科正在西方形成,并发展出了"改良版威格摩尔图示法"这样一种较为实用的证据分析方法,专门用于对复杂案件中混杂证据群进行分析。运用"改良版威格摩尔图示法"对最高人民法院刑事指导案例第656号进行具体剖析,根据该案的已有证据能够对争议性事实形成真实确信;据此,可以看到事实认定之"中国模式"的问题。改良版威格摩尔图示法对我国证据学及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The field of proof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very complex field. For a long time,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n our country, and a set of "Chinese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guide the judicial practitioners. However, the model is simple and vague, lack of a systematic and consistent basic theory and practical paradigm, it is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proof, resulting in the fact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tends to be conservative. Western practices in the field of proof are worth drawing lessons from. " As a subject of independent and integrated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centered on inferential reasoning, evidence Science "has developed a more practical method of evidence analysis such as the modified Wegmor-Moore diagram method." It is specially used to analyze mixed evidence groups in complex ca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riminal guidance case No. 656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by using the modified Wigmor Diagram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evidence in this case, it can form a real certainty to the controversial facts. According to this, we can see the problem of the "Chinese model" of fact-finding. The modified version of Wigmor diagram has importan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to our country's evidence and practice.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2 龙宗智;;“大证据学”的建构及其学理[J];法学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喜芬;;“两个证据规定”颁行背景的理论解读[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2 冯俊伟;;刑事推定及其效力——基于“实质真实”的分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熊小松;;论自由心证模式下我国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J];武陵学刊;2010年06期

4 郑艳茹;马莉;;审计证据评价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4期

5 周洪波;;证明标准视野中的证据相关性——以刑事诉讼为中心的比较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冉军;;浅议我国印证证明模式下的自由心证[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唐红宁;;论涉台跨境诈骗犯罪的司法控制[J];福建法学;2010年02期

8 罗祥远;郭文东;;传统型与现代型:证据裁判的一种静态分析[J];法律适用;2008年06期

9 郑未媚;;自由心证之基本要素——以刑事诉讼为中心[J];证据科学;2008年02期

10 吴洪淇;;证据科学的走向:国际视野与中国语境——对证据问题研究领域的初步分析[J];证据科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范述喜;杨世屏;;试论法院判决的既判力——对一起历经十年的刑事案件的评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2 荣学磊;李丽丽;;印证证明模式下“排除合理怀疑”的功能定位及展开[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书怀;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张弘;论证据裁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刘学华;管理舞弊控制与审计质量[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施鹏鹏;陪审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吕卫华;诉讼认识、证明与真实[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阎朝秀;司法认知:法理、规则、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邱福军;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赵俊甫;刑事推定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雄飞;检察官证明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阳;心理学在自由心证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2 靳琳;间接证据及其证明作用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朱健;冷暴力犯罪的证明标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汪园林;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钱蘅;刑事推定规则功能与结构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6 汪涛;民事诉讼瑕疵证据的采信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艳利;论民事诉讼中的瑕疵证据[D];郑州大学;2011年

8 杨鹏鹏;自由心证中的法官思维[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圆;合情推理与罪案侦缉[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张利;论在我国刑事司法活动中运用间接证据定案[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亚新;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历史和现状的比较法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2 张雪纯,葛琳;证伪方法、经验法则和心理因素——以影片《十二怒汉》为分析文本诠释“排除合理怀疑”在陪审团制度下的运作要素[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3 江怡;经验、逻辑与整体论——一种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语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龙宗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5 何家弘;论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兼论司法证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畴[J];法学研究;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淑萍,马秀娟;浅谈用图示法解决形式逻辑课教学中的难点问题[J];公安部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分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新疆农二师八一中学 严玲;浅谈历史的图示法教学[N];学知报;2011年

2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十七中学 田彩婷;图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运用[N];学知报;2011年

3 雷勇;肥城市推行标准图示法打造规范化厨房[N];中国医药报;2013年

4 稷山翟店中学 王巧红;数学思维对病句教学的启迪[N];学知报;2011年



本文编号:2460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460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0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