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言词原则与公诉质量的提升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GJ2015C16]成果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胜才;;以审判为中心的检察应对——从证据裁判原则审前保障机制展开[J];人民检察;2015年21期
2 樊崇义;李思远;;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诉审、诉侦、诉辩关系刍议[J];人民检察;2015年17期
3 朱孝清;;略论“以审判为中心”[J];人民检察;2015年01期
4 初殿清;;直接言词原则的双重价值维度及其在我国的适用[J];法学杂志;2014年10期
5 樊崇义;赵培显;;论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年01期
6 陈瑞华;;论彻底的事实审 重构我国刑事第一审程序的一种理论思路[J];中外法学;2013年03期
7 陈瑞华;;案卷移送制度的演变与反思[J];政法论坛;2012年05期
8 陈瑞华;;论证据相互印证规则[J];法商研究;2012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民;董坤;;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诉审关系探讨[J];人民检察;2015年12期
2 王永金;;冤错案件的成因及其防范路径[J];人民检察;2015年12期
3 肖波;肖之云;;论以审判为中心的制度下的公诉工作[J];中国检察官;2015年03期
4 朱孝清;;略论“以审判为中心”[J];人民检察;2015年01期
5 顾永忠;;试论庭审中心主义[J];法律适用;2014年12期
6 陈瑞华;;刑事诉讼中的有效辩护问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7 刘静坤;;“庭审中心主义”改革的历程和路径探索[J];法制资讯;2014年06期
8 张建伟;;刑事诉讼司法解释的空间与界限[J];清华法学;2013年06期
9 沈德咏;;论疑罪从无[J];中国法学;2013年05期
10 龙宗智;;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半年初判[J];清华法学;201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非,唐鑫;民事诉讼中直接言词原则刍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张曦;直接言词原则初探[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林睦翔;直接言词原则的诉讼价值[J];法学杂志;2005年06期
4 卢少锋;;论直接言词原则的适用[J];甘肃农业;2006年04期
5 李芳;;论直接言词原则[J];沈阳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朱玉玲;;直接言词原则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7 徐琼;;论直接言词原则[J];法制与社会;2010年36期
8 林睦翔;论直接言词原则的实体真实发现功能[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杜晓冬;;论民事诉讼中的直接言词原则[J];研究生法学;2011年03期
10 李卫静;直接言词原则在审查刑事证言中的适用[J];河北法学;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董亚平;;关于我国刑事诉讼贯彻直接言词原则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罗力彦;;论刑事审判的直接言词原则[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邵 明;理解直接言词原则[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孙运梁;贯彻直接言词原则需要三条件[N];检察日报;2003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冀祥德;律师在法庭上能否保持沉默[N];检察日报;2014年
4 张伍林;浅谈民事诉讼中认证时机的把握[N];江苏经济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亮杰;庭审中心主义视角下的直接言词原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梁修哲;我国刑事诉讼直接言词原则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年
3 朱飞龙;论直接言词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索站超;直接言词原则与民事诉讼程序的变革[D];河南大学;2007年
5 陈樝;直接言词原则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刘静;直接言词原则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周宇波;论刑事诉讼中的直接言词原则[D];辽宁大学;2014年
8 曹小澎;论直接言词原则之下的法庭审判[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李国莉;刑事诉讼中直接言词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刘秋平;论直接言词原则[D];湘潭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82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48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