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从情词到口供:我国情态证据制度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19-05-23 10:28
【摘要】:狭义的情态证据是指在庭审时被告人或证人的面部、声音或身体等各部分及其整体上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我国西周时期,"五听断狱讼"制度正式确立,并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审判方式。在整个古代诉讼制度中,以"五听"为案件审理的基本方式都备加关注情态证据,并实质上推动着情态证据制度的不断发展。当然,基于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的变化,五听制度也遭遇了某些困境,并有了某些相应的思考和改革。最终,作为情态证据集中体现的"五听断狱讼"制度在清末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鸦片战争后,随着传统司法面临的困境以及西方司法理念的传入,"五听"逐渐淡出了中国的司法视野。
[Abstract]:The narrow sense of modal evidence refers to the face, voice or body of the defendant or witness at trial and the materials that can prove the true situation of the case as a whole. During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he system of "five hearing and breaking prison litigation"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and became the basic way of trial in feudal society of our country. In the whole ancient litigation system, "five hearing" is the basic way to hear cases, which pays more attention to modal evidence, and essentially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al evidence system. Of course, based on the changes of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reality, the five listening system has also encountered some difficulties, and has some corresponding thinking and reform. Finally, the system of "five hearing and breaking prison litigation", which is embodied as modal evidence, began to be restricted more and mo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fter the Opium War, with the dilemma faced by traditional justice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judicial ideas, "five listening" gradually faded out of China's judicial vis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
【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课题(GJ2012D15)
【分类号】:D91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奚玮;吴小军;;中国古代“五听”制度述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试论《任氏传》狐意象的基本特征[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2 何朝晖;;明代县衙规制与日常政务处理程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曾良;蔡俊;;从词汇系统看中古汉语词义训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陈丕武;;论王僧孺的丽逸诗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李佳;;中道自然的渐行渐远——以皎然“至丽而自然”说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翁小倩;;狐信仰兴衰原因的民俗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一——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8 金仁义,张静;东晋皇室婚姻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程志强;海瑞与张居正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纪慧娟,宗韵;明代驿递夫役佥派方式之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杨天宇;;杜子春对《周礼》今书的校勘及郑玄对杜校的取舍[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3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4 陈祥渝;;六朝暨丹阳地域山水文化浅析[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黄震云;;孔子的司法实践与法制思想[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许子滨;;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7 周凤霞;;汉代巫蛊术溯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8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9 赵伯雄;;《周礼》中的正月为夏正说[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10 许兆昌;;上古华夏区域国际体系的演变[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蒋晓艳;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敏;《太平广记》中的鼠信仰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李雄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品格证据之适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杨旭;李文pだ裱枷胙芯縖D];湘潭大学;2010年

9 丛欣莉;刑事证人资格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兴有,孙光永;析再审审判程序中当事人处分权的限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于华江,吴江;民事撤诉之法律控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高玮;沉默权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必要性[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叶秋华;孔德超;;英国律师学院制度历史考察[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付璇;;论我国刑事书面证言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李朋;;试论行政公益诉讼原告处分权的限制[J];魅力中国;2009年22期

7 黄荣斌,汪天亮;香港问题的一段历史考察(1979一1982)[J];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8 袁洪涛,马骊华;刑事诉讼中律师职能受限之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9年03期

9 禹竹蕊;沉默权漫议[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10 马德鸿;略论法官庭外证据调查权[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曙;执行案件应实行执限制[N];江苏经济报;2001年

2 颜志明 徐宇红;常熟法院成功限制债务人出境[N];法制日报;2002年

3 李;中国法津服务业 进一步放宽限制[N];中国贸易报;2000年

4 凌非;有标准总比没标准好[N];工人日报;2002年

5 汤啸天(作者系上海大学法学院司法研究所所长);“零口供”提法不妥 沉默权应受限制[N];检察日报;2001年

6 龚汝富;浅议明清讼师秘本的法学价值[N];光明日报;2003年

7 冯慧;我国民事证据开示制度之设想[N];人民法院报;2001年

8 ;亲子鉴定要戴紧箍咒?[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孟庆有;旅顺口 敞开收案方便群众[N];人民法院报;2000年

10 徐怀陈 赵小联;关于实行被执行人民事管制制度的构想[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邱福军;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潘度文;我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角色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彭海青;刑事裁判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建军;论监狱服刑人员民事权利的享有[D];四川大学;2006年

2 张云泉;电子证据的取证及其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米多;论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理论与现实[D];吉林大学;2006年

4 宋君;论民事诉讼中反诉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08年

5 王晓娟;宪法视野中的沉默权制度[D];山东大学;2005年

6 孟庆伟;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正当性分析[D];贵州大学;2007年

7 赵永林;律师民事责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晓斌;民事上诉权的保障与限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王蕾;民事诉权的理论、立法与实践[D];河北大学;2006年

10 周桂芳;审级制度视角下的民事再审制度改革[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483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483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f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