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司法人权保障理念之法理分析——以我国法制历史发展变化为视角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金钟;;刑事司法与人权保障[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郑欣;;罪犯人权保障的不足与完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曹化霞;;罪犯人权保障问题及相应对策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郑海;姚川;;试论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的冲突解决机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龚庆刚;;罪犯人权保障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25期
2 文安;;从新刑诉法视角看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的价值平衡[J];法制与社会;2013年15期
3 刘惠生;;“事实的归被告,法律的归律师”——试论无罪辩护技巧的指导准则及其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王蒙;;《宪法》视野下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研究——兼论《刑法》实施中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能否兼得[J];净月学刊;201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晓敏;服刑人员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陈雪松;我国服刑人员权利保障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陈君;服刑人员权利救济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郑艳;金川;;罪犯权利的救济制度分析[J];中国司法;2006年02期
2 刘道平;;试论罪犯人权问题[J];中国司法;2006年10期
3 谭长贵;论系统有序运行的普遍规则[J];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4 马贵翔;马晓庆;;论罪犯申告权的程序保障[J];人民检察;2007年13期
5 徐显明;从罪犯权利到受刑人人权[J];学习与探索;2005年03期
6 肖扬;;充分发挥刑事审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司法保障作用[J];中国审判;2006年10期
7 肖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判工作 大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审判;2007年03期
8 韩克芳;;监禁刑政策中的人权保障价值[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静;现代刑事诉讼价值理念[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朱立坤;论我国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J];前沿;2005年10期
3 张承平;和建敏;;刑事抗诉的现实困境及其本质属性思辨[J];江海学刊;2008年01期
4 赵杰;;试论隐性超期羁押的危害及其控制[J];河北法学;2006年11期
5 孙信之;;实现刑事程序正义的平台——刑事程序性裁判[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6 张邦铺;姚刚;;论程序正义及其在民事诉讼中的实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7 汪峰;;从米兰达规则看程序正义[J];台声.新视角;2006年01期
8 蔡斌;;浅论完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陈婷婷;;论程序正义与法官中立——浅析邱兴华案[J];法制与社会;2008年12期
10 高亢;;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强化程序正义的意识[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柏新;陈柏平;;克服司法神秘化的若干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俞荣根;曾绍东;;司法改革的反思与前瞻——以董必武的司法改革思想为指导[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4 潘昆;;略论检察工作中的人权保障[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姚莉;郭倍倍;;论董必武同志的程序正义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6 张晓芒;;司法独立与逻辑方法论的自治性[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萧伯符;彭君;;程序理念与司法公正[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8 顾静薇;杨亚民;;检察业务考评机制改革刍议[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王长发;;律师的职责与正义[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10 梁津晃;;从董必武的宪政思想看当代中国刑事司法人员的司法理念[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奋飞;程序正义有局限吗[N];检察日报;2007年
2 蒋德海;关注程序正义的扭曲性缺失[N];检察日报;2005年
3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陈瑞华;程序正义:“看得见的正义”[N];人民法院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汪仲启 张栋;刑事程序正义的需求迫在眉睫[N];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青岛中级法院副院长、青岛中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刘青峰邋王洪坚;程序正义与司法权威的现实反思[N];法制日报;2008年
6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史立梅;“程序正义”要优先[N];北京日报;2008年
7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昕;程序、实体及程序正义的限度[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本报评论员 邵颖波;死刑复核权收回呈现程序正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9 本报特派评论员 周虎城;以程序正义促司法公正[N];南方日报;2007年
10 郑建刚;从程序正义看调解制度[N];检察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李明;在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D];四川大学;2005年
4 程龙;对程序正义研究中的两个基本认知模式的批判性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叙明;司法正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林晓霞;民事诉讼程序正义理论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7 张剑秋;刑事被害人权利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李华;环境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杜宝庆;刑事审判价值论[D];重庆大学;2008年
10 陈峰;法治理念下的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娜;民事诉讼期间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张国宝;公安执法应遵循程序正义的理念[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秀艳;当代中国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实现[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吴峤滨;程序正义之再认识[D];厦门大学;2006年
5 徐歆;我国法官庭外调查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刘迎春;传闻证据规则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黎昀;从收容教育到矫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韩强;论刑事诉讼程序性裁判与司法公正[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李玲;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迪;尊严理论本土化的法理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43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54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