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选择性适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7 20:47
【摘要】:修改后刑诉法第268条确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但是,该法条使用了"可以"的字样进行表述。本文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制度渊源、实践运行、未来发展等方面综合分析,提出社会调查制度应当进行选择性适用并作出具体制度设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静;景孝杰;;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定位与审查[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邓君韬;;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论纲[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东根;;试论我国少年警察制度的建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罗芳芳;常林;;《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法分析[J];法学杂志;2011年05期

3 龚雅丽;;浅论未成年人的公正审判权——对社会调查介入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必经程序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4 刘东根;;试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社会调查的主体[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6期

5 邓君韬;王德运;;尚未成熟的少年司法制度不宜普适于成人司法——以社会调查制度为例的“民意”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6期

6 倪铁;;古巴青少年保护法律体制论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04期

7 燕海雷;王舒涵;;浅析学校教育与在校未成年人犯罪[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11期

8 周季云;;试论审判阶段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地位[J];时代教育;2013年03期

9 李健彬;;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属性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3年26期

10 方洁;刘瑜;;刍议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法定位[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胡昊昕;少年刑事司法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斐;内地新疆籍流浪儿童越轨行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江洲;量刑调查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赵卫华;量刑调查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韩松;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原则与处遇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叶琼瑜;论量刑程序的独立化[D];复旦大学;2011年

6 刘芹;论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姚建龙;少年法院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8 盛先磊;中国未成年人保释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瞿红;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叶瑛;论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国际化司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家弘,姚永吉;两大法系证据制度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2 黄柳;浅析量型建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当代法学;2003年05期

3 东来;凭什么独立的法官比民选政客更有权威[J];读书;2003年10期

4 赵永红;论人身危险性在刑法中的定位[J];法学评论;2002年02期

5 卢建平;刑事政策学的基本问题[J];法学;2004年02期

6 肖建国;试论刑诉法修改后少年刑诉制度的抉择[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6年06期

7 刘立霞;张晶;;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中引入品格证据的原因[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8 姚建龙;中国少年司法制度发展中的问题与少年法院的创设[J];青年研究;2001年12期

9 翟中东;刑罚个别化的蕴涵:从发展角度所作的考察——兼与邱兴隆教授商榷[J];中国法学;2001年02期

10 梁根林,吉莉娅;“刑事政策与刑事一体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法学;200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兴良;[N];法制日报;2003年

2 陈雷 温小洁;[N];检察日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飞雪;;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研究——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为例[J];人民司法;2009年03期

2 关仕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社会调查引争议[J];法治与社会;2011年04期

3 吴燕;吴翎翎;;未成年人品格证据若干问题初探[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5期

4 钱青峰;;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检察工作中品格证据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5 朱海伟;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新构想[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03期

6 马剑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中品格证据的运用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4期

7 刘立霞;张晶;;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中引入品格证据的原因[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8 刘广三;魏小伟;庄乾龙;;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品格证据运用的理论基础——以检察院量刑建议为视角的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1期

9 夏孟辉;;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暂缓起诉制度中的运用探讨[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12期

10 冯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不能简化的内容[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麦敏;黄文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公诉制度探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黄茵;;从检察视野看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运用[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陈立毅;甘红梅;;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工作机制一体化之构想——以广西某基层检察院2006-2008年办案情况为分析样本[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朱丹丹;;从检察环节谈青少年犯罪问题[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王彬;;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机制完善——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6 林捷;;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批捕制度的改革完善[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7 胡聪玲;;刍议未成年人犯罪审查批捕阶段的权益保护[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叶小琴;;论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政策的系统化工作机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刘平;;宽严相济视域下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制度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许发民;;论创设少年法院[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骏 苏维办;苏州法院系统22位首批社会调查员上岗[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李 娟;社会调查员走进庭审[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刘自贤;为了更好地矫正罪犯[N];湖北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欧阳晶 通讯员 王慈生;社会调查·约谈警示·廉政回访[N];检察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玉祥 晓莉;被告人获非监禁刑先过“评估”关[N];江苏科技报;2006年

6 周贤忠;市法院成立少年审判庭[N];沈阳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沈义 通讯员 渝北轩;对涉罪未成年人实行社会调查[N];检察日报;2010年

8 朱钦莲;南康聘请社会调查员参与帮教[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记者 陈东升 通讯员 金新安;乐清法院全国首推“社会调查员”[N];法制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赵刚;司法社工 做社会调查“又专又活”[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广聪;少年刑事司法社会调查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2 刘宇平;品格证据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俞亮;证据相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赵运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骆东平;论性骚扰纠纷的民事诉讼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曾康;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王秋荣;证据关联性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袁锦凡;刑事诉讼对性犯罪被害人的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峰;论刑事诉讼品格证据规则[D];辽宁大学;2012年

2 马剑萍;品格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汤燕;刑事被告人品格证据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王青青;民事品格证据规则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5 赵雪莹;品格证据规则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尹维耀;品格证据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李雄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品格证据之适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崔皓;品格证据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陈晓静;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收集和运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窦珂;品格证据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0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580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2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