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民事诉讼调解主体的权限分配研究——以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模式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0-02-18 09:55
【摘要】: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是两大法系最基本的诉讼制度模式。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承载着法官的审判权与当事人的处分权,体现了法官与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权限分配的不同模式。在诉讼调解的不同阶段,两种诉讼模式交错适用,参与主体的权限分配模式是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协同作用下的体现,绝对的当事人主义模式或职权主义模式是不存在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季卫东;程序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1993年01期

2 王韶华;;试析民事诉讼中超职权主义现象[J];中外法学;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登华;;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冯露;吴亚楠;;略论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的可行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3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施正文;;论税收程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5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6 颜良伟;;冲突与协调:民事抗诉中检法关系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7 钟娟;论刑事侦查中的律师在场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胡小红;;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陈传胜;刑事再审理由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何艳芳,余茂玉;执行竞合问题之构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早春;徐瑾;倪培兴;;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问题刍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陈会广;吴沅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比较研究——基于金坛的案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明钱;;浅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调解[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4 崔金星;;民事司法改革进程中环境纠纷行政处理问题探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吉萌;;民政部门“代诉”现象的反思与法律应对——兼论我国原告资格制度的瓶颈与突破[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广军;;紧张、冲突与和谐——从法院调解协议的角度看法院调解的发展与创新[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西平;;激活陪审选择权的的进路:规制与救济——以申请陪审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姚兵兵;;请求确认不侵犯专利权制度的设立及纠纷解决机制[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9 罗洪洋;;程序正义与中国——从文化的视局观察[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10 罗洪洋;;程序正义与中国——从文化的视局观察[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9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谢华;关于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及相关理论问题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雕;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的承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卢淑珍;论行政调查的法律救济[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傅小兵;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余暮;医疗纠纷中的侵权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周凯霞;论法院“调解热”的成因、影响及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琦琦;;论行政诉讼中的法官释明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张国桥;;民事诉讼期间、期日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张弘;;辩论与和解的交融——对我国诉讼上和解制度建构的相关思考[J];河北法学;2011年04期

4 吴如巧;;试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的模式选择[J];河北法学;2011年05期

5 汤维建;;论司法和谐的程序保障[J];人民司法;2007年13期

6 赵婉华;蒙玲;;中国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及理论基础[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江伟;刘荣军;;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与法院的作用分担──兼论民事诉讼模式[J];法学家;1999年03期

8 方文琼;;浅谈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修改[J];东方企业文化;2007年05期

9 王春永;;试论我国协同型民事诉讼模式的构建[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罗剑兵;;当代司法面对的挑战——浅论我国民事诉讼模式之转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岳;;民事审判权缺位的程序性规制——“不予处理”式判决的实证考察和规范化思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国胜;;建立与法院调解并重的诉讼和解制度,纯化合意解纷机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3 张涵;;试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与完善[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4 张涵;;试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与完善[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5 刘桂琴;;论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陈卓伦;赵飞;;律师主导民事诉讼,推动建设和谐社会[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韩国福;何俊畅;王梅;;入世后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构建及其目标[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冷传莉;;对“执行难”成因的思考[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9 赵允玲;;当事人处分权和辩论权与法院审判权之间的互动关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赵颖锋;;浅析土地补偿协议的法律属性及其行政诉讼问题[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李智华 樊斯坦;我省4家法院试行小额速裁[N];湖北日报;2011年

2 李克杰;民事诉讼三审制是个趋势[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日报记者 郑燕军;不到1小时了结一宗案[N];柳州日报;2011年

4 宋含;龙山区检察院坚持科学发展 切实开展“四走进”活动[N];辽源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罗侠 许丹婷 本报通讯员 黄顶峰 韦美云;小额速裁庭 民意大通道[N];广西日报;2011年

6 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 郝振江;地震后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若干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张进喜;做好事故调解减少上访案件[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5年

8 蔡毅;侵害商业秘密案民刑如何对接[N];江苏法制报;2006年

9 张业梅;以程序正义为中心的民事诉讼制度重构[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 张跃;试析商标异议程序中复印件的法律效力(二)[N];中国工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中洪;中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蔡泳曦;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蔡长林;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刘玉华;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立法若干问题研究(1927-1937)[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林晓霞;民事诉讼程序正义理论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6 杜丹;论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张珉;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法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万永海;刑事法庭调查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韩红俊;释明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奚玮;民事当事人证明权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歆镔;当事人的诉讼角色定位及制度选择[D];苏州大学;2006年

2 李群;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晓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4 吴莹;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之完善[D];安徽大学;2006年

5 高晓娟;两大法系审前程序的变革对构建我国审前程序的启示[D];郑州大学;2006年

6 孙晓;我国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的完善[D];兰州大学;2008年

7 刘原;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8 唐小梅;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孔祥群;论民事诉讼中法官的阐明权[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戴素君;论法官的促进诉讼行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0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580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5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