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影响我国无罪判决的关键性因素——对百例无罪判决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7 22:51
【摘要】:无罪辩护是现代法制进步的标志,然而无罪判决率低却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特别是辩护制度发展的现实瓶颈。通过对无罪判决案例中被告人的主体状况、案件审理与证据审查情况,以及存疑无罪判决与法定无罪判决的实践运行情况等诸多因素的调查分析,刑事诉讼法的执行规则、刑事辩护力量的强弱和庭审证据规则的运用是影响我国实践中能否作出无罪判决的三个关键性因素。
【图文】:

罪名,民主权利,案件审理,直辖市


政法论坛2013年图1由图1可以看出,在本文分析的样本中,判处无罪的罪名主要集中在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贪污贿赂罪,侵犯财产罪和渎职罪四个大类。以可能判处的最高刑罚为标准进行统计,按照5年以下,5年至10年,10年至无期和死刑分类,则本文分析的样本比例如图2:图2通过图2可以看出,被判决无罪的案例中,涉嫌罪名的最高刑罚整体偏高,其中最高刑罚为死刑的案件数量已超过全部分析样本的一半,,而最高刑罚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例仅有15个。(二)案件审理基本情况1.案件审理地点。以各盛自治区和直辖市为基本单位,在本文分析的样本中,案件审理地点涵盖了我国19个省份、3个自治区和3个直辖市共计25个地方,各地审理案件数量具体统计如图3:图350

罪名,案例,案件审理,直辖市


政法论坛2013年图1由图1可以看出,在本文分析的样本中,判处无罪的罪名主要集中在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贪污贿赂罪,侵犯财产罪和渎职罪四个大类。以可能判处的最高刑罚为标准进行统计,按照5年以下,5年至10年,10年至无期和死刑分类,则本文分析的样本比例如图2:图2通过图2可以看出,被判决无罪的案例中,涉嫌罪名的最高刑罚整体偏高,其中最高刑罚为死刑的案件数量已超过全部分析样本的一半,而最高刑罚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例仅有15个。(二)案件审理基本情况1.案件审理地点。以各盛自治区和直辖市为基本单位,在本文分析的样本中,案件审理地点涵盖了我国19个省份、3个自治区和3个直辖市共计25个地方,各地审理案件数量具体统计如图3:图35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泽涛;反思帕卡的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张泽涛;;诉因与公诉方式改革[J];中外法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喜芬;;我国刑事审级制度功能考辩与变迁改良[J];东方法学;2009年05期

2 张泽涛;;过犹未及: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之反思[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叶肖华;王建才;;从诉讼模式看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张小玲;;诉判同一原则理论与实践之评析[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5 刘计划;;法国、德国参与式侦查模式改革及其借鉴[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6 罗真;;论我国法院变更指控罪名模式之选择与重构[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7 韩红兴;;起诉状主义下庭前程序若干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8 任惠华;;论侦查效益的内部制约因素[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9 罗真;;罪名变更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顾彬;;法院直接变更指控问题之比较法考察[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任惠华;法治视野下的侦查效益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李昌盛;论对抗式刑事审判[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蔡巍;检察官自由裁量权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李利君;刑事公诉行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文实;浅析我国公诉变更的困境与出路[D];吉林大学;2011年

2 宋文国;紧急搜查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罗真;论我国法院变更指控罪名模式之选择与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慧敏;公诉变更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崔玉彬;刑事公诉行为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泽涛;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50条亟需完善[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贺卫方;司法改革中的上下级法院关系[J];法学;1998年09期

3 白建军;;变更罪名实证研究[J];法学研究;2006年04期

4 王若阳;刑事被害人制度之比较[J];外国法译评;1999年02期

5 左卫民,谢佑平;刑事诉讼发展的世界性趋势与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J];中国法学;1996年04期

6 大谷实,黎宏;犯罪被害人及其补偿[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丹红;;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证研究——以法院处理刑讯逼供辩护为例[J];现代法学;2006年05期

2 朱德莉;;浅谈我国刑事诉讼若干规则与人权保障[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杨涛;;迟到的“无罪判决”非正义[J];人民公安;2007年06期

4 浩瀚;;迟到的“无罪判决”非正义[J];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7年03期

5 申君贵;;无罪判决被告人上诉权初探[J];现代法学;1986年03期

6 樊玉芳;提高办案质量防止无罪判决出现[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蓝贤林,蓝志中;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第3项之修改[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徐阳;证据不足无罪判决浅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李秀平;;无罪判决为何姗姗来迟——三轮车夫张新亮“杀妻”案之思[J];清华法治论衡;2007年02期

10 杨积堂;刑事诉讼法修改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家铭;;试论无罪判决率与公诉案件质量的关系[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李贵方;;证据规则的正义理念[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3 张丰芹;曾祥生;;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现状及出路[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林越坚;;论工程造价的证明责任和证明责任合同[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张义平;;论环境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疏漏及其完善[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徐继敏;;我国行政证据规则的形成、现状及发展[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罗世椿;;对适用证据规则的几个问题探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齐虹;;论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缺陷与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林鹏鸠;;对“海事诉讼证据的特别规定”若干问题的初步意见[A];中国律师2006年海事业务研讨会暨年会资料集[C];2006年

10 陈浩铨;;刑事证据一分为三论[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洪郎;证据规则有了重要变化[N];检察日报;2003年

2 杨涛;对迟到的“无罪判决”要有分析[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蒋志培;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N];中国文化报;2004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颜家梁 王叶林;检察院对无罪判决提起抗诉[N];深圳商报;2002年

5 通讯员 李晓波;在公安机关设侦查监督联络室[N];法制日报;2006年

6 ;渎职线索举报少 检察干警主动找[N];法制日报;2007年

7 华渊;证据规则中证据失权规定的不足[N];江苏经济报;2006年

8 北京市宣武区检察院 郜超;公诉环节须重视再生证据的收集[N];检察日报;2008年

9 曹乃光;天津市河北区:制度创新提升公诉质量[N];检察日报;2004年

10 记者 程振楠邋通讯员 常检轩 刘晓松;常州量刑建议九成得到采纳[N];检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萃芳;司法认知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张凯;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陈士渠;刑事错案的证据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张弘;论证据裁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王永明;论英国禁止双重危险规则及其借鉴[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刘宇平;品格证据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钟莉;价值·规则·实践[D];中山大学;2008年

8 江显和;刑事认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肖波;刑事庭审调查制度的正当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祖伟;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彦鹏;刑事诉讼中鉴定结论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冯志勇;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品格证据规则初探[D];四川大学;2006年

3 徐婕;我国海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4 宋卫琴;刑事诉讼视听资料证据规则[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新生;电子证据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6 余澳;关于我国刑事拘留运行现状的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刘文科;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郑静春;民事法律纠错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侯少霞;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D];郑州大学;2006年

10 成伟智;电子证据可采性规则探析[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5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585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d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