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6 19:47
   近年来,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模式不断走向成熟,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相关问题渐渐得到重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已经搭建了交叉询问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在交叉询问的主体、对象、询问方式、询问顺序和相关规则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形成交叉询问和职权询问交叉运行的特点。刑事司法实践中,面临着交叉询问的适用范围有限、程序运行不顺、职权主义倾向严重等方面的困境。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受到我国传统诉讼理念、非对抗的诉讼文化和相关制度不健全等影响而造成的。一些域外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发展比较成熟,英美法系国家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为交叉询问制度的运行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德国职权主义色彩较为浓烈,严重阻碍了交叉询问制度的发展;日本在大量引进美国交叉询问相关制度的同时还保留了本土特色,形成了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的交叉询问诉讼模式。这些国家的有益经验,可以在今后完善我国的交叉询问制度时予以吸取和借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治环境的改善,为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物质基础。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是值得学术界深入研究的问题。这正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所在。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部分首先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与评析;最后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对该论题进行研究,并且指出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一部分论述了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价值、程序与发展现状,并认为,刑事交叉询问制度具有发现实体真实、维护程序公正与实现以审判为中心、提高司法公信力等内外价值;刑事交叉询问主要由主询问、反询问、再主询问、再反询问四个环节和基本程序构成,在其运作过程中,应遵循提出异议、诱导性询问、传闻证据、意见证据等基本规则;但在司法实践上,重实体、轻程序等传统诉讼理念影响了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建构与发展。因此,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确立和改革十分必要。第二部分阐述了国外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相关内容,主要从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国外刑事交叉询问的运行机制;然后与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从横向上进行具体事项的逐个分析和研究,概括出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与我国交叉询问的异同之处,在扬弃这些国家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刑事庭审中交叉询问相关内容的改进提供可鉴之资,明确交叉询问制度运行的大致方向,找到适合其发展的道路。第三部分主要对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进行了理性的反思,首先分析和研究了制约刑事交叉询问制度有效运行和改革的主要问题,然后剖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传统的非对抗性诉讼文化和浓厚的职权主义色彩,立法上不重视交叉询问的权利属性,重视书证物证和忽视证人证言的文化习惯,缺乏交叉询问的相关配套措施。第四部分重点阐述了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重构,首先,明确我国的刑事庭审中应该选择以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混合式的交叉询问模式,因为,事实证明,二战以来,两大法系国家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取长补短是其主要趋势,我国也不应盲目移植、采取单一模式。刑事交叉询问制度,不仅有助于发现案件实体真实,而且还有利于维系控辩双方平衡,维护程序正义,因此是极为必要的;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公民权利意识逐步增强、法治氛围日益提升,也为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适用和改革创造了充足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是非常可行的。其次,对交叉询问的基础程序和相关规则进行构建;最后,提出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一系列配套制度,作为维护交叉询问运行的制度依托。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25.2
【部分图文】:

趋势图,年度,文献,趋势


论和实践技术的发展,还能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模式和刑事司法体制的改革,进一步保障了人权理念、控辩平等和程序正义的实现。(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理论界关于交叉询问的相关研究虽然较为关注,但专门性的著作和成果并不多。在中国知网上以“刑事交叉询问”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后发现,与刑事交叉询问制度有关的文献大概有 140 多篇,图 1 反映了从 2000 年到 2018 年研究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一个总体趋势,从中可以看出,近几年研究趋于平稳;图 2 呈现了研究刑事交叉询问制度内容方面的分布状况,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在基础性研究的阶段,此外还有一部分的政策研究,对于职业指导和行业指导的研究相对比较欠缺,因此,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研究并不透彻,但其中不乏有些优秀的文献成果。

文献研究,职业指导,政策研究


度内容方面的分布状况,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在基础性研究的阶段,此外还有一部分的政策研究,对于职业指导和行业指导的研究相对比较欠缺,因此,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研究并不透彻,但其中不乏有些优秀的文献成果。图 1 文献发表年度趋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敖意;;我国交叉询问规则的完善[J];人民检察;2017年12期

2 姚舟;沈威;;两岸交叉询问实务检视[J];人民检察;2017年18期

3 高艳菊;;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交叉询问制度研究[J];法制博览;2018年09期

4 孟庆达;;交叉询问制度在我国的建立[J];法制博览;2015年12期

5 姚舟;;海峡两岸比较视野下交叉询问制度之规则构建[J];湘江青年法学;2016年01期

6 刘丹;;交叉询问——法庭舌战艺术[J];祖国;2017年12期

7 宋琦;;论交叉询问制——以其借鉴可行性分析为例[J];长江丛刊;2017年28期

8 许兰亭;吴超;;美国辩护律师交叉询问的秘笈[J];中国律师;2013年07期

9 李鹏;;比较与借鉴:刑事诉讼交叉询问制度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陆伯松;;交叉询问制度的辩护价值及其在我国的借鉴分析[J];中国检察官;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姚舟;沈威;;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交叉询问制度之实务检视与规则构建——以公诉部门适应诉讼制度改革为视角[A];以审判为中心与审判工作发展——第十一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5年

2 薛正俭;;“审判中心”背景下刑事庭审质证交叉询问规则之完善[A];以审判为中心与审判工作发展——第十一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5年

3 李海涛;;交叉询问简析[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罗力彦;;浅谈交叉询问中的诱导性询问[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程周明;甘文超;;以“审判为中心”改革对检察机关的影响——以基层公诉为视角[A];2016检察官“阅百种名刊 读百家文献”阅读征文活动优秀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万旭;“质证”的内涵不限于交叉询问[N];检察日报;2018年

2 杜宇峰 付奇艺;美国法庭正在上演的精彩故事[N];新华书目报;2014年

3 范仲瑾 白雷杰;交叉询问:一门关于法庭故事的艺术[N];光明日报;2013年

4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许身健;交叉询问:发现真相的最佳机制[N];检察日报;2013年

5 见习记者 章宁旦 记者 邓新建 通讯员 杨美满;鉴定人宣誓作证接受交叉询问[N];法制日报;2012年

6 樊崇义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主任 王国忠 中国政法大学2003级博士生;刑事诉讼交叉询问的价值取向[N];法制日报;2006年

7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 樊崇义 王国忠;刑事诉讼交叉询问的功能定位[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 樊崇义 王国忠;刑事诉讼交叉询问的确立[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 樊崇义 王国忠;刑事诉讼交叉询问的普及[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刘立霞;交叉询问要会运用诱导性问题[N];检察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国忠;刑事诉讼交叉询问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尚华;论质证[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倪志娟;刑事诉讼交叉询问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詹俊辉;刑事被告人对质权及其实现[D];吉林大学;2013年

5 许兰亭;刑事一审程序实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肖波;刑事庭审调查制度的正当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穆奇锋;我国刑事诉讼交叉询问制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2 陈韶威;庭审发问难成因与化解途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3 付芳菲;审判中心视域下庭审交叉询问制度运行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4 杨乐乐;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5 张丝雨;刑事庭审实质化目标下人证调查程序改革研究[D];烟台大学;2019年

6 牛国庆;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8年

7 王晟;刑事庭审交叉询问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8 张妍;我国刑事交叉询问制度改革重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9 王婧;论我国的交叉询问制度[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7年

10 叶页;庭审实质化视角下刑事交叉询问制度研究[D];山东政法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820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820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3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