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研究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5.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选题的背景
2.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诉的合并之困境
(一)概念认识
1.民事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的概念
2.民事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的特征
3.构成要件
(二)司法实务中诉的困境
1.司法效率低下的重复起诉
2.司法成本的浪费
(三)我国立法现状
1.实体法上的请求权竞合制度
2.程序法上的诉讼请求机制
二、两大法系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的理论与实践
(一)大陆法系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的相关理论学说
1.以德国学说为依据
2.以日本学说为依据
3.以我国台湾地区学说为依据
(二)英美法系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的相关理论学说
1.英国的诉因理论
2.美国的“诉讼请求”
(三)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相关的制度设计
1.大陆法系的制度实践
2.英美法系的制度实践
三、我国引入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我国引入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的必要性
1.降低诉讼成本,符合诉讼经济
2.防止矛盾裁判,确保裁判统一
3.提供请求权竞合的有效方案,完善诉讼标的理论
4.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处分权,弥补审判权消极行使的缺陷
5.方便当事人攻击防御,提高审判结果的可接受性
(二)我国引入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的可行性
1.民事实体法立法和民法典草案的研究
2.民事程序法的规定和修改过程中的争论
3.传统案件和新型案件的需求
四、民事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理论的重塑
(一)客观预备合并是诉讼请求上的合并
(二)客观预备合并的分类
1.固有的客观预备合并之诉
2.非固有的客观预备合并之诉
(三)客观预备合并的法律构造
1.两种顺位的诉之间的程序法关系
2.两种顺位的诉之间的实体法关系
五、我国构建民事客观预备合并之诉制度的基本构想
(一)明确规定客观合并和民事客观预备合并之诉
1.民事诉讼立法上规定客观合并之诉
2.司法解释中规定客观预备合并之诉
(二)准确区分客观预备之诉的适用情形
1.真正预备合并之诉的适用情形
2.不真正预备合并之诉适用情形
3.非固有预备合并之诉适用情形
(三)与民法典的协同构建——双重视角下解决民事责任竞合问题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佩;;困境与突破:德国诉讼标的理论重述[J];法学论坛;2017年06期
2 史明洲;;日本诉讼标的理论再认识——一种诉讼法哲学观的转向[J];法学论坛;2017年06期
3 梁开斌;;台湾诉讼标的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J];现代台湾研究;2010年03期
4 李嘉怡;;诉讼标的三分肢说的理论知纬与实践效用[J];法制博览;2015年31期
5 李季平;;对我国民事诉讼标的法律内涵理论探究[J];长江丛刊;2017年08期
6 李晓平;;对我国民事诉讼标的法律内涵理论探究[J];长江丛刊;2017年13期
7 易夕寒;;揭开神秘的面纱:民事诉讼标的识别理论的解放[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梁开斌;;台湾地区诉讼标的理论的第三次勃兴[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霍丽娟;;论我国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转型[J];法制与社会;2009年09期
10 其乐木格;;论民事诉讼标的[J];前沿;200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汉昌;诉讼标的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马立群;行政诉讼标的理论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马永梅;辩论主义与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D];武汉大学;2012年
4 李磊;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5 宋旺兴;民事案由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朱建敏;民事诉讼请求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吴晓静;民事法律关系网络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孟涛;民事诉讼要件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洁松;统一诉讼标的论[D];浙江大学;2018年
2 卢永恒;民事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王朝阳;论我国民事诉讼中重复诉讼判断标准的完善[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4 王越;禁止重复起诉规则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
5 施倍飞;诉讼标的价额核定之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
6 詹丽杨;民事诉讼中的重复起诉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17年
7 梁春霞;论动态诉讼标的理论的实践意义[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8 徐翀;刑事诉讼标的初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赵菁;民事诉讼标的之管见[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董捷;诉讼标的之概念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52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85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