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民事诉讼中无因回避的引入

发布时间:2017-04-06 15:07

  本文关键词:论民事诉讼中无因回避的引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的有因回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利用率极低,法官自行回避主动性差、当事人申请回避案件不多、指令回避案件极少,出现了虚置化的状况。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从司法实践层面看,是熟人社会消极影响的结果。在诉讼中,当事人依然习惯利用关系规则解决问题,托关系,找人情的不良习气严重干扰了有因回避制度的运行。从立法规范层面分析,回避证明标准过高、部分回避事由模糊、回避信息披露制度缺失、回避决定程序不完善、违反回避制度的主体责任不清等方面的立法不足,也制约了有因回避制度发挥正常作用。而无因回避制度,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不受法定事由的限制,能够有效阻断熟人社会对司法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弥补有因回避制度的立法不足。在我国引入该制度十分必要。虽然我国没有无因回避历史传统和观念,但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深入和程序公正观念不断转变,无因回避制度的引入具备了思想基础。引入无因回避制度,能使当事人排除不信任的法官承办案件,提高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认可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司法效率。引入无因回避制度具有现实基础和可行性。引入该制度,必须从宏观层面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尊重国情原则,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司法现状等因素综合考虑。二是有限引入原则,汲取无因回避在程序保障中的有效作用,摒弃其在美国司法体系运行中的制度弊端。三是主次有别原则,在回避方式的选择上,坚持有因回避为主,并合理引入无因回避作为补充。四是公正效率兼顾原则,在确保司法公正,以及司法效率价值均衡方面,都要在无因回避制度中体现。对无因回避的具体构想从七个方面把握。一是无因回避的适用范围为民事诉讼的全部案件。二是法官和人民陪审员为该制度的适用对象。三是启动无因回避制度的主体是案件的当事人。四是无因回避的申请形式以及时间方面,可以选择口头的形式,或者采取书面形式,在知悉合议庭人员三日之内提出。为确保该制度的运行时间,建议将法院告知当事人合议庭名单的时间提前至开庭前七日。五是申请无因回避的次数,以一次为限。六是无因回避的决定程序。七是无因回避与有因回避的适用衔接。出于确保回避制度实现有效运行的需要,还应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并对其进行完善,作为回避制度的配套制度。通过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书、信息公开平台、“审判人员限制公开回避信息”库,分类公开相关信息。
【关键词】:有因回避 虚置化 无因回避 引入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虚置化及成因10-20
  • 一、我国有因回避制度虚置化的主要表现10-13
  • 二、我国有因回避制度虚置化的成因13-20
  • 第二章 引入无因回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25
  • 一、无因回避制度引入的必要性20-22
  • 二、无因回避制度引入的可行性22-25
  • 第三章 无因回避引入的理性思考25-31
  • 一、引入无因回避制度应遵循的原则25-26
  • 二、无因回避制度引入的微观构想和设置26-31
  • 第四章 回避制度的必要配套——信息披露制度31-35
  • 一、回避信息披露的内容31-32
  • 二、回避信息披露的限制32-33
  • 三、回避信息披露的方式33-35
  • 结束语35-36
  • 附录36-38
  • 参考文献38-41
  • 致谢41-42
  • 附件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振;中国历史上官吏任用的回避制度[J];中州学刊;1986年05期

2 胡月龙;;清朝官吏回避制度简述[J];理论探索;1987年04期

3 王申;徐澜波;;也谈我国律师回避制度[J];政治与法律;1991年05期

4 陈正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实行全回避制度[J];农业科技管理;1994年05期

5 ;国外现代的回避制度[J];中国公务员;1996年06期

6 李成友,吕新民;回避制度的产生与历史演变[J];中国公务员;1998年07期

7 文敬峰;;小孩、熟人社会与回避制度[J];江淮法治;2008年19期

8 ;汉代的回避制度[J];军队党的生活;2013年08期

9 王学栋;建立我国法官地区回避制度的思考[J];当代法学;2000年06期

10 赵永红;中国古代诉讼回避制度[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生发;;试论在我国建立鉴定人宣誓制度的现实性和必要性[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2 陈峥宇;;上市公司的董事回避制度——建立还须健全[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零度;明确利害关系 刚性执行回避制度[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2年

2 吴应海;选任“责任督学”应实行回避制度[N];检察日报;2013年

3 刘金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中国古代官场的回避制度[N];人民法院报;2014年

4 苗鸣宇;古代职官回避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刘武俊;重庆版的立法回避制度值得推广[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舒圣祥;立法回避制度彰显程序正义[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7 记者 滑玉珍 通讯员 杜莉红;北京法院落实回避制度不打折扣[N];人民法院报;2000年

8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陈保中;无法回避的回避制度[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司马空;落实回避制度减少徇私舞弊[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

10 金鑫;古代任官回避制度的启示[N];中国改革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成;论法官回避制度的价值[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文思斯;我国地方行政领导任职地域回避制度执行的政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杨雪艳;明朝诉讼回避制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中外;从无因回避视角看中国刑事诉讼回避制度[D];兰州大学;2016年

5 李翠晓;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6 邵明伟;论民事诉讼中无因回避的引入[D];山东大学;2016年

7 张宇;地域回避制度初探[D];湘潭大学;2007年

8 张广岭;对论诉讼回避制度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李大鹏;中国地方主要官员地域回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10 李振男;论我国无因回避制度的构建[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民事诉讼中无因回避的引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89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8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