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0:03

  本文关键词: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司法公正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但在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却屡屡发生,严重影响子司法公正及其权威性。为了解诀这一问题,学界开始关注判例制度,因为判例制度有着遵循先例的原则,对实现“同案同判”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法律体制的不同,判例制度在我国缺乏存在和适用的土壤。在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和借鉴国外判例的基础上,指导性案例制度应运而生。文章在此背景下,开展了对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制度的研究,希望能促进该制度更好的发挥实际效力,也希望这样一项新的制度能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的一些基本问题。主要对指导性案例制度的产生、定性、意义进行阐述。对于该制度的产生,先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发布的典型案例说起,这是指导性案例制度产生的直接缘由,并介绍了指导性案例产生的实践基础。最后介绍指导性案例制度的产生及基本情况。而对于该制度的定性,一直存在着争议,通过对几种主流观点的分析,界定指导性案例的性质和效力。对于指导性案例的意义,主要是从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填补法律漏洞、规范法官裁判活动和强化裁判的说理论证四个方面来把握。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指导性案例的遴选进行阐述。指导性案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能够发挥多大的功能,除了指导性案例制度的效力之外,还要看指导性案例本身的质量,因此,指导性案例的选择显得犹为重要。指导性案例的遴选是适用的前提,直接关系到指导性案例的适用情况。因而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指导性案例的遴选标准,完善指导性案例的遴选程序。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指导性案例的裁判要点。裁判要点是指导性案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指导性案例的抽象和概括。裁判要点功能的发挥影响着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对于指导性案例的裁判要点,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内涵,充分发挥它的功能。第四部分主要介绍指导性案例的司法适用。一项制度制定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它的成功,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如何适用该技术,从而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对于指导性案例制度而言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很好的适用指导性案例是它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司法适用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在缺乏成文法规则和其他有效弥补方式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原则和逻辑将案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司法过程。指导性案例的司法适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条件并且要使用特殊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指导性案例制度以遵循指导性案例的适用为原则,以排除指导性案例的适用为例外。指导性案例要在缺乏明确的制定法规则、存在具体的指导性案例规则、具有相似的案件事实为适用条件,其司法适用技术主要有:案情比对技术、推理论证技术、情势权衡技术、规则引用技术和排除适用技术。总而言之,指导性案例对于法官的审判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对于指导性案例制度的性质、效力等规定的模糊。加上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成文法法律思维模式,指导性案例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尚需要一些时间。尽管如此,仍然期待指导性案例制度能够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指导性案例制度 指导性案例 裁判要点 司法适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最高大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制度的产生、定性与意义11-19
  • (一) 指导性案例制度的产生11-13
  • (二) 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定性13-16
  • (三) 指导性案例制度的意义16-19
  • 二、指导性案例的遴选19-29
  • (一) 指导性案例的遴选标准19-21
  • (二) 指导性案例的遴选程序21-22
  • (三)指导性案例遴选机制的完善22-29
  • 三、指导性案例的裁判要点29-33
  • (一) 裁判要点的内涵29
  • (二) 裁判要点的功能29-30
  • (三) 裁判要点的撰写30-33
  • 四、指导性案例的司法适用33-44
  • (一) 指导性案例适用的原则33-34
  • (二) 指导性案例适用的条件34-36
  • (三) 指导性案例的适用技术36-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50
  • 致谢50-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v

本文编号:312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12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4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