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探析不当出生之诉

发布时间:2021-05-24 09:40
  不当出生(wrongful birth)之诉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民事诉讼形式。虽然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了较多的不当出生之诉的案例,但是不当出生(wrongful birth)并未作为一种法定的民事诉讼案由出现在我国《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对这一诉讼形式的处理也多由各地方法院按照侵权或违约之诉的形式自由裁量,处理结果差异较大。本文旨在通过对已有相关理论的阐释和评述,对不当出生之诉案件有关法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不当出生之诉的诉讼机制建构提出建议,以期对不当出生之诉的诉讼实践有所裨益。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不当出生之诉概述
    1.1 不当出生之诉的源起
    1.2 不当出生(wrongful birth)与相关概念
        1.2.1 “不当”的解释
        1.2.2 不当出生(wrongful birth)之诉
        1.2.3 相关概念辨析
            1.2.3.1 不当生命(wrongful life)之诉
            1.2.3.2 不当怀孕(wrongful pregnancy)之诉
    1.3 小结
第二章 不当出生之诉的必要性
    2.1 不当出生之诉的宪法学依据
        2.1.1 不当出生之诉的背景:堕胎权
        2.1.2 生育权的性质界定
    2.2 不当出生之诉的民法学依据
        2.2.1 合同利益的保护
        2.2.2 纯粹经济利益的保护
    2.3 不当出生之诉的诉讼法学依据
        2.3.1 诉权保障的需要
        2.3.2 司法作用的应有之义
    2.4 利益衡量
    2.5 小结
第三章 不当出生之诉的请求权基础
    3.1 诉的请求权基础概述
        3.1.1 诉的性质
        3.1.2 诉讼标的
    3.2 不当出生之诉的请求权基础
        3.2.1 侵权之债
            3.2.1.1 代表性国家:美国、英国
            3.2.1.2 我国侵权之债的要件
            3.2.1.3 不当出生中的精神损害
        3.2.2 合同之债
            3.2.2.1 代表性国家
            3.2.2.2 不当出生中的违约责任
        3.2.3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
            3.2.3.1 竞合的含义
    3.3 小结:不当出生之诉的诉讼标的
第四章 不当出生之诉诉讼程序的建构
    4.1 不当出生之诉的诉讼当事人
        4.1.1 诉讼当事人与当事人适格
        4.1.2 不当出生之诉的原告
        4.1.3 不当出生之诉的被告
    4.2 不当出生之诉的证明责任
        4.2.1 证明责任的概念
        4.2.2 证明责任的对象
        4.2.3 要件事实与证明责任
    4.3 不当出生之诉的损害赔偿
        4.3.1 一般扶养费用
        4.3.2 额外扶养费用
        4.3.3 精神损害赔偿
    4.4 小结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侵害“其他人格利益”精神损害赔偿的限制——一种比较法的视角[J]. 周琼,陈晓红.  法商研究. 2011(05)
[2]宪法与民法之关系:误解与正解[J]. 梁成意.  法学评论. 2011(01)
[3]侵权法上故意与过失的区分及其意义[J]. 叶名怡.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04)
[4]《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益[J]. 葛云松.  中国法学. 2010(03)
[5]错误生命之诉讼正当性质疑及其法律救济[J]. 王娜加.  前沿. 2010(05)
[6]侵权构成要件的不法性功能论[J]. 廖焕国.  现代法学. 2010(01)
[7]侵权责任法立法的利益衡量[J]. 张新宝.  中国法学. 2009(04)
[8]“不当出生”之诉法律问题探讨[J]. 李秀芹,姜福先.  山东审判. 2008(05)
[9]民事法益的界定[J]. 李岩.  当代法学. 2008(03)
[10]诉权保障与当事人适格之扩张[J]. 齐树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12)

博士论文
[1]宪法权利衡量研究[D]. 徐继强.苏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03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203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3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