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投诉处理行为诉讼的原告资格
发布时间:2021-07-20 12: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新解释)中第12条第五项:“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投诉,具有处理投诉职责的行政机关作出或者未作出处理的”属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即行政机关不适当处理与自身合法权益有关的投诉,赋予投诉人以起诉的原告资格。但无论是理论观点还是实务审判,对该条规定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处理职责”、“作出或者未作出处理行为”均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其结果就是产生了原告资格有无的矛盾和推理路径不一的问题。本文将行政投诉处理行为诉讼定位为主观诉讼,在主观诉讼的前提下,法官审理的重点就在于对“有利害关系”的投诉人诉请的“自身合法权益”的判断上,这也是原告资格判断的焦点问题。2017年最高法“刘广明案”首次将主观公权利作为解释原告资格的最新说理,因此本文将“利害关系”转向“主观公权利”,并借助保护规范理论对原告资格展开推理:首先确定作为判断前提的保护规范为客观法规范,该规范规定特定行政机关对该领域投诉问题的处理义务;其次明确相关规范的保护目的,与投诉举报人的诉讼请求相结合,即规范对特定人的个别保护目的或者一...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投诉人原告资格判断的先决问题
第一节 无需严格区分“投诉”与“举报”
第二节 起诉人是“投诉人”不是“受害人”
第三节 投诉人原告资格是“限缩”还是“扩张”
一 原告资格限缩说
二 原告资格扩张说
第二章 投诉人原告资格判断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利害关系理论
一 利害关系理论演进
二 “合法权益”判断困境
第二节 保护规范理论
一 旧保护规范理论
二 新保护规范理论
第三节 从利害关系到主观公权利的转向
一 对主观公权利判断基准的保护规范理论的质疑
二 对上述质疑的回应
第三章 投诉人原告资格判断的司法现状
第一节 无法统一投诉人诉讼的定位
第二节 混淆原告资格与受案范围判断标准
第三节 未区分处理行为的双重属性
第四节 同类案件存在不同观点
第四章 投诉人原告资格判断的完善建议
第一节 找准投诉人诉讼的功能定位
一 投诉人诉讼为主观诉讼
二 受害人诉讼为客观诉讼
第二节 借助保护规范明确“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 确定判断前提——客观法规范
二 确立请求权基础——私益保护倾向
三 择定解释方法——客观解释方法为主
第三节 被告的投诉处理行为影响原告资格
一 程序意义上的投诉处理行为
二 实质意义上的投诉处理行为
第四节 投诉人原告资格类型化
一 程序属性投诉人原告资格类型
二 实质属性投诉人原告资格类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保护规范理论适用批判论[J]. 成协中. 中外法学. 2020(01)
[2]行政诉讼中投诉人与举报人的原告资格之区分[J]. 李凌云.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3]行政诉讼中的保护规范说——日本最高法院判例的状况[J]. 朱芒. 法律适用. 2019(16)
[4]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中“利害关系”的判断结构[J]. 章剑生. 中国法学. 2019(04)
[5]主观公权利的历史嬗变与当代价值[J]. 赵宏. 中外法学. 2019(03)
[6]原告资格从“不利影响”到“主观公权利”的转向与影响——刘广明诉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评析[J]. 赵宏. 交大法学. 2019(02)
[7]保护规范理论的历史嬗变与司法适用[J]. 赵宏. 法学家. 2019(02)
[8]行政诉讼中原告“利害关系”的司法审查新标准——以“保护规范理论”的规范化适用为中心[J]. 丁国民,马芝钦.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9]行政机关举报答复行为的司法审查及滥诉规制[J]. 林天祺.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10]保护规范理论在举报投诉人原告资格中的适用[J]. 赵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博士论文
[1]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D]. 郝明金.中国政法大学 2004
[2]行政诉讼当事人研究[D]. 王彦.中国政法大学 2004
[3]论行政不作为的救济[D]. 熊菁华.中国政法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行政机关举报答复行为的可诉性分析[D]. 陈闪闪.郑州大学 2019
[2]行政机关对投诉举报的处理行为的可诉性研究[D]. 黄维劼.南昌大学 2019
[3]“利害关系”标准的局限及其完善[D]. 黄荣祥.浙江大学 2018
[4]行政执法有奖举报制度研究[D]. 孟倩.苏州大学 2014
[5]行政举报制度研究[D]. 柯乃靖.广西大学 2013
[6]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研究[D]. 刘继霞.郑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92796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投诉人原告资格判断的先决问题
第一节 无需严格区分“投诉”与“举报”
第二节 起诉人是“投诉人”不是“受害人”
第三节 投诉人原告资格是“限缩”还是“扩张”
一 原告资格限缩说
二 原告资格扩张说
第二章 投诉人原告资格判断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利害关系理论
一 利害关系理论演进
二 “合法权益”判断困境
第二节 保护规范理论
一 旧保护规范理论
二 新保护规范理论
第三节 从利害关系到主观公权利的转向
一 对主观公权利判断基准的保护规范理论的质疑
二 对上述质疑的回应
第三章 投诉人原告资格判断的司法现状
第一节 无法统一投诉人诉讼的定位
第二节 混淆原告资格与受案范围判断标准
第三节 未区分处理行为的双重属性
第四节 同类案件存在不同观点
第四章 投诉人原告资格判断的完善建议
第一节 找准投诉人诉讼的功能定位
一 投诉人诉讼为主观诉讼
二 受害人诉讼为客观诉讼
第二节 借助保护规范明确“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 确定判断前提——客观法规范
二 确立请求权基础——私益保护倾向
三 择定解释方法——客观解释方法为主
第三节 被告的投诉处理行为影响原告资格
一 程序意义上的投诉处理行为
二 实质意义上的投诉处理行为
第四节 投诉人原告资格类型化
一 程序属性投诉人原告资格类型
二 实质属性投诉人原告资格类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保护规范理论适用批判论[J]. 成协中. 中外法学. 2020(01)
[2]行政诉讼中投诉人与举报人的原告资格之区分[J]. 李凌云.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3]行政诉讼中的保护规范说——日本最高法院判例的状况[J]. 朱芒. 法律适用. 2019(16)
[4]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中“利害关系”的判断结构[J]. 章剑生. 中国法学. 2019(04)
[5]主观公权利的历史嬗变与当代价值[J]. 赵宏. 中外法学. 2019(03)
[6]原告资格从“不利影响”到“主观公权利”的转向与影响——刘广明诉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评析[J]. 赵宏. 交大法学. 2019(02)
[7]保护规范理论的历史嬗变与司法适用[J]. 赵宏. 法学家. 2019(02)
[8]行政诉讼中原告“利害关系”的司法审查新标准——以“保护规范理论”的规范化适用为中心[J]. 丁国民,马芝钦.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9]行政机关举报答复行为的司法审查及滥诉规制[J]. 林天祺.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10]保护规范理论在举报投诉人原告资格中的适用[J]. 赵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博士论文
[1]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D]. 郝明金.中国政法大学 2004
[2]行政诉讼当事人研究[D]. 王彦.中国政法大学 2004
[3]论行政不作为的救济[D]. 熊菁华.中国政法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行政机关举报答复行为的可诉性分析[D]. 陈闪闪.郑州大学 2019
[2]行政机关对投诉举报的处理行为的可诉性研究[D]. 黄维劼.南昌大学 2019
[3]“利害关系”标准的局限及其完善[D]. 黄荣祥.浙江大学 2018
[4]行政执法有奖举报制度研究[D]. 孟倩.苏州大学 2014
[5]行政举报制度研究[D]. 柯乃靖.广西大学 2013
[6]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研究[D]. 刘继霞.郑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92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29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