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法律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3 12:35
  近年来,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和刑事诉讼法的诸多修改对侦查取证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就侦查讯问而言,一方面需要在总结、分析实践和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开发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符合法律全部新要求的讯问策略、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应当充分认识到供述法律激励机制在侦查讯问中的价值,尤其是近年来新出台的公诉案件和解、认罪认罚从宽等法律制度的价值,积极运用、充分发挥其在侦查讯问中获取犯罪嫌疑人认罪供述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整体上研究促使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法律激励机制,研究该机制在公安机关侦查讯问中的运行现状及其完善对策,以为侦查人员更好地实施讯问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扼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法律激励机制之基本原理。首先界定了相关概念,之后讨论了该机制的价值尤其是在侦查讯问中的独特价值。第三章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法律激励机制运行现状。本章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抽取部分侦查人员和在押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描述了该机制在侦查讯问中运行的基本情况。第四章供述法律激励机制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涉及四种法律...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法律激励机制研究


侦查人员对自首、坦白和立功制度的掌握程度

侦查人员,制度,程度,内容


据调查问卷统计,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很了解和了解主要内容的侦查人员合计达到75.0%,表明侦查人员对该制度的掌握程度较好。其中,回答为很了解、了解主要内容、了解一些、不了解的人数占比分别为33.3%、41.7%、22.9%、2.1%(图3.2)。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对刑事和解制度很了解和了解主要内容的侦查人员合计占比56.8%,表明侦查人员对该制度的掌握程度一般。其中,回答为很了解、了解主要内容、了解一些和不了解的人数占比分别为26.3%、30.5%、35.8%、7.4%(图3.3)。

侦查人员,程度,制度,内容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对刑事和解制度很了解和了解主要内容的侦查人员合计占比56.8%,表明侦查人员对该制度的掌握程度一般。其中,回答为很了解、了解主要内容、了解一些和不了解的人数占比分别为26.3%、30.5%、35.8%、7.4%(图3.3)。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很了解和了解主要内容的侦查人员合计达到47.3%,表明侦查人员对该制度的掌握程度一般。其中,回答为很了解、了解主要内容、了解一些、不了解的人数占比分别为14.7%、32.6%、41.1%、11.6%(图3.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律师参与认罪认罚案件的现状分析[J]. 李伟锋.  法制博览. 2020(04)
[2]认罪认罚从宽实施 必须变主观认定为程序审理[J]. 樊崇义.  人民法治. 2019(15)
[3]认罪认罚案件“量刑从宽”若干问题探讨[J]. 孙长永.  法律适用. 2019(13)
[4]论我国数量刑法学的构建[J]. 储槐植,何群.  中国法学. 2019(03)
[5]结构视角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J]. 魏晓娜.  法学家. 2019(02)
[6]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重点与展望[J]. 樊崇义.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9(01)
[7]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理解与适用[J]. 杨立新.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9(01)
[8]值班律师制度的本土叙事:回顾、定位与完善[J]. 樊崇义.  法学杂志. 2018(09)
[9]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若干争议问题[J]. 陈瑞华.  中国法学. 2017(01)
[10]公诉案件和解制度的实证研究——以某地看守所在押人员为样本[J]. 刘涛,曾璇.  社会科学研究. 2016(04)

博士论文
[1]论口供[D]. 卢惠贞.复旦大学 2013
[2]口供中心主义评析[D]. 闫召华.西南政法大学 2012
[3]警察讯问话语[D]. 叶宁.浙江大学 2010
[4]法律制度的激励功能研究[D]. 丰霏.吉林大学 2010
[5]刑事和解研究[D]. 葛琳.中国政法大学 2007
[6]口供制度研究[D]. 卫跃宁.中国政法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S省值班律师制度运行情况研究[D]. 刘畅.西南大学 2018
[2]看守所值班律师制度实证研究[D]. 廖伟.西南政法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19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319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1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