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答复案件救济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4 12:03
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举报逐渐成为公民助力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举报人因不满行政机关对其举报的答复而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屡见不鲜。随着此类举报答复案件数量的日益增长,对其救济问题的研究也愈发迫切。由于我国缺乏法律层面的举报制度设计,“举报”概念的模糊不清、案件中答复行为与处理行为的混同,直接导致法院在举报答复案件的救济问题上产生裁判逻辑的混乱,在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方面留下了隐患。本文以对一起典型案例的分析为突破口,探究举报答复案件救济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举报答复案件的范围、区分案件中答复行为和处理行为的前提下,从受案范围和原告资格两个方面对不同情形下举报答复案件中的救济问题进行类型化分析,探究其救济问题的审查要点。正文分为四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对举报答复案件救济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对最高院指导案例77号裁判思路的梳理为突破口,挖掘法院在案件审查对象前后不一致问题上的深层原因,进而引出举报答复案件在救济问题上普遍存在着举报的概念和范围不明、针对答复行为与处理行为的不同诉讼请求在个案中被混同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第二部分研究了举报答复案件救济...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举报答复案件救济的现状
1.1 由指导案例77号引发的思考
1.1.1 案件事实与裁判理由
1.1.2 裁判思路的内在逻辑
1.2 举报答复案件救济存在的问题
1.2.1 举报的概念和范围不明确
1.2.2 个案中具体被诉行为的混同
2 举报答复案件救济的前提
2.1 明确举报答复的概念和范围
2.1.1 举报与投诉
2.1.2 举报与信访
2.1.3 行政诉讼中的举报答复
2.2 界分举报答复案件中的两种行为
2.2.1 行政机关对举报人的答复行为
2.2.2 行政机关对被举报人的处理行为
3 举报答复案件救济的条件
3.1 被诉行为属于法院受案范围
3.1.1 行政法律行为与行政事实行为的界分
3.1.2 行政法律行为的“三要件”
3.2 起诉人具有本案原告资格
3.2.1 原告资格标准的三层涵义
3.2.2 对利害关系的判定
3.2.3 合法权益的范围
4 举报答复案件救济的类型化分析
4.1 举报人针对答复行为的起诉
4.1.1 不予受理情形
4.1.2 不作为情形
4.2 举报人针对处理行为的起诉
4.2.1 自益性举报情形
4.2.2 公益性举报情形
4.2.3 公共利益中涉及举报人自身利益情形
5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政诉讼中举报人原告资格的审查路径——基于指导案例77号的分析[J]. 黄锴. 政治与法律. 2017(10)
[2]举报答复行为可诉性的类型分析[J]. 黄涧秋. 法治研究. 2017(04)
[3]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手段[J]. 刘旭璐. 法制与经济. 2016(01)
[4]行政机关举报答复行为的性质[J]. 余韬. 人民司法(应用). 2016(01)
[5]论不当行政行为的司法救济——从我国《行政诉讼法》中的“明显不当行政行为”谈起[J]. 张峰振. 政治与法律. 2016(01)
[6]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的功能衍化[J]. 卢超. 法学研究. 2015(03)
[7]关于正确应对职业价格投诉举报的思考[J]. 范璞,谢立新,董展平,陈新华. 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 2015(04)
[8]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论析[J]. 张炜达,王肖婧.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02)
[9]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否定性列举之反思[J]. 谭炜杰. 行政法学研究. 2015(01)
[10]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中设定排除事项的反思[J]. 方世荣. 法商研究. 2014(06)
硕士论文
[1]质量技术监督举报投诉处理分析[D]. 吴庆丰.上海交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36122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举报答复案件救济的现状
1.1 由指导案例77号引发的思考
1.1.1 案件事实与裁判理由
1.1.2 裁判思路的内在逻辑
1.2 举报答复案件救济存在的问题
1.2.1 举报的概念和范围不明确
1.2.2 个案中具体被诉行为的混同
2 举报答复案件救济的前提
2.1 明确举报答复的概念和范围
2.1.1 举报与投诉
2.1.2 举报与信访
2.1.3 行政诉讼中的举报答复
2.2 界分举报答复案件中的两种行为
2.2.1 行政机关对举报人的答复行为
2.2.2 行政机关对被举报人的处理行为
3 举报答复案件救济的条件
3.1 被诉行为属于法院受案范围
3.1.1 行政法律行为与行政事实行为的界分
3.1.2 行政法律行为的“三要件”
3.2 起诉人具有本案原告资格
3.2.1 原告资格标准的三层涵义
3.2.2 对利害关系的判定
3.2.3 合法权益的范围
4 举报答复案件救济的类型化分析
4.1 举报人针对答复行为的起诉
4.1.1 不予受理情形
4.1.2 不作为情形
4.2 举报人针对处理行为的起诉
4.2.1 自益性举报情形
4.2.2 公益性举报情形
4.2.3 公共利益中涉及举报人自身利益情形
5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政诉讼中举报人原告资格的审查路径——基于指导案例77号的分析[J]. 黄锴. 政治与法律. 2017(10)
[2]举报答复行为可诉性的类型分析[J]. 黄涧秋. 法治研究. 2017(04)
[3]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手段[J]. 刘旭璐. 法制与经济. 2016(01)
[4]行政机关举报答复行为的性质[J]. 余韬. 人民司法(应用). 2016(01)
[5]论不当行政行为的司法救济——从我国《行政诉讼法》中的“明显不当行政行为”谈起[J]. 张峰振. 政治与法律. 2016(01)
[6]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的功能衍化[J]. 卢超. 法学研究. 2015(03)
[7]关于正确应对职业价格投诉举报的思考[J]. 范璞,谢立新,董展平,陈新华. 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 2015(04)
[8]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论析[J]. 张炜达,王肖婧.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02)
[9]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否定性列举之反思[J]. 谭炜杰. 行政法学研究. 2015(01)
[10]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中设定排除事项的反思[J]. 方世荣. 法商研究. 2014(06)
硕士论文
[1]质量技术监督举报投诉处理分析[D]. 吴庆丰.上海交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36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436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