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重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4 13:26
在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我国民事诉讼法初步确立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该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实现诉讼经济,有利于防止出现法院所做裁判的前后矛盾,同时有利于维护当事人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这是我国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法律规定及依据。与之相似的制度有英美法系国家的被告引入“第三方被告”制度和大陆法系国家的辅助参加制度。但是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由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模糊,缺乏可操作性,使其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民事法律关系,导致我国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权利义务明显失衡,矛盾日益凸显,在影响诉讼效率的同时,也不利于维护当事人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更无法彰显法律的公正性。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考察域外相关理论和立法例加以借鉴,并结合我国民事诉讼无独立请...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概述
一、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界定
(一) 美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
(二) 德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
(三) 日本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
(四) 韩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
(五) 我国台湾地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
(六)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
(七) 小结
三、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理论基点及立法目的
(一)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理论基点
(二)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立法目的
第二部分 域外相关制度考察
一、德国的相关制度
(一) 辅助参加
(二) 诉讼告知
二、日本的相关制度
(一) 辅助参加
(二) 告知参加制度
三、韩国的相关制度
(一) 辅助参加
(二) 共同诉讼式辅助参加
(三) 诉讼告知
四、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制度
(一) 诉讼参加制度
(二) 告知诉讼
五、美国的相关制度
(一) 诉讼参加制度
(二) 引入第三人制度
六、域外相关制度的比较
第三部分 我国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司法现状
(一)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使用的扩大化
(二) 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在制度上缺乏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的保障
(三) 制度的漏洞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四) 制度的缺陷导致法院判决结果的差异性
三、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理论研究现状
(一) 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参诉根据界定其类型
(二) 以是否具有当事人性质为标准划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种类和内容
(三) 以与当事人诉讼标的的关系界定其种类和内容
四、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缺陷
(一)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诉讼地位不明确
(二)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诉标准不明确
(三)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权利义务规范缺失
(四) 违背“无诉即无判”的诉讼原则
(五) 违背了“不告不理”的基本原则
(六)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诉效力缺失
第四部分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
一、重构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价值选择及重构方案
(一)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重构的价值选择
(二)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方案
二、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重构建议
(一) 第三人被告制度的设置建议
(二) 辅助型第三人制度的设置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 于立刚,李司杰. 理论观察. 2012(05)
[2]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权利[J]. 张帆. 商场现代化. 2012(27)
[3]浅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J]. 孙文. 经济视角(中旬). 2012(03)
[4]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J]. 郝佳. 法制与社会. 2011(06)
[5]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J]. 刘良宏.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1(01)
[6]浅谈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J]. 李艳红.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09)
[7]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J]. 张璐. 法制与社会. 2010(24)
[8]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分类的完善[J]. 王伟. 文学教育(中). 2010(08)
[9]被告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研究[J]. 沈毅. 法制与社会. 2010(10)
[10]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J]. 龙翼飞,杨建文. 法学家. 2009(04)
硕士论文
[1]试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D]. 李博远.河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16069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概述
一、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界定
(一) 美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
(二) 德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
(三) 日本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
(四) 韩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
(五) 我国台湾地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
(六)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
(七) 小结
三、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理论基点及立法目的
(一)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理论基点
(二)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立法目的
第二部分 域外相关制度考察
一、德国的相关制度
(一) 辅助参加
(二) 诉讼告知
二、日本的相关制度
(一) 辅助参加
(二) 告知参加制度
三、韩国的相关制度
(一) 辅助参加
(二) 共同诉讼式辅助参加
(三) 诉讼告知
四、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制度
(一) 诉讼参加制度
(二) 告知诉讼
五、美国的相关制度
(一) 诉讼参加制度
(二) 引入第三人制度
六、域外相关制度的比较
第三部分 我国民事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司法现状
(一)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使用的扩大化
(二) 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在制度上缺乏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的保障
(三) 制度的漏洞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四) 制度的缺陷导致法院判决结果的差异性
三、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理论研究现状
(一) 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参诉根据界定其类型
(二) 以是否具有当事人性质为标准划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种类和内容
(三) 以与当事人诉讼标的的关系界定其种类和内容
四、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缺陷
(一)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诉讼地位不明确
(二)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诉标准不明确
(三)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权利义务规范缺失
(四) 违背“无诉即无判”的诉讼原则
(五) 违背了“不告不理”的基本原则
(六)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诉效力缺失
第四部分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
一、重构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价值选择及重构方案
(一)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重构的价值选择
(二)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方案
二、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重构建议
(一) 第三人被告制度的设置建议
(二) 辅助型第三人制度的设置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 于立刚,李司杰. 理论观察. 2012(05)
[2]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权利[J]. 张帆. 商场现代化. 2012(27)
[3]浅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J]. 孙文. 经济视角(中旬). 2012(03)
[4]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J]. 郝佳. 法制与社会. 2011(06)
[5]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J]. 刘良宏.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1(01)
[6]浅谈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J]. 李艳红.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09)
[7]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J]. 张璐. 法制与社会. 2010(24)
[8]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分类的完善[J]. 王伟. 文学教育(中). 2010(08)
[9]被告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研究[J]. 沈毅. 法制与社会. 2010(10)
[10]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J]. 龙翼飞,杨建文. 法学家. 2009(04)
硕士论文
[1]试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D]. 李博远.河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16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516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