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中国刑事审判模式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9 19:22
  审判模式理论对于分析诉讼制度和司法实践以及研究法院功能定位和司法发展规律都具有着重要意义。一个社会决定用什么方式去对待犯罪行为以实现社会秩序,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应当如何划分,一个国家应当采取什么样权力组织形式,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决定着一个国家刑事审判模式的建构和选择。模式理论的研究为我们分析司法过程的复杂规律提供了一套便捷的工具以及一种妥善处理刑事诉讼复杂性的有效方法。当今刑事司法改革的背景之下,如何寻找到适合我国本土的刑事司法制度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传统上,我国大多的刑事审判模式理论都借用了西方最为传统的“职权主义/当事人主义”二分法,学界大多数人也都将当事人主义模式视为未来理想的刑事审判发展模式。在这种分类理论的影响下,我国经历着从学习移植当事人主义相关制度到关注本土实践的改革路径,并取得一系列成效。但这种分类标准一方面过分夸大了两种模式之间的差异,并且与本土的司法实践是否契合存疑。想要更加直观了解我国刑事审判模式的转型,还应当依据其自身本土的发展进路展开。可以发现,我国的审判模式演进经历着从庭审方式改革到审判方式的改革,再到诉讼制度的改革,最后到司法体制上的改革。庭审方式...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中国语境下的刑事审判模式
    (一)审判模式研究的源与流
    (二)审判模式研究何以可能
    (三)我国刑事审判模式的抉择
二、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的争鸣
    (一)刑事司法制度的确立
    (二)当事人主义因素的立法吸收
    (三)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四)从审判制度到司法体制改革
    (五)新的困境——职权主义还是当事人主义
三、审判模式的转变——对抗一元模式到对抗与合作二元模式
    (一)当事人对程序的控制
    (二)决策者的地位
    (三)其他的诉讼参与人
    (四)规制的特性
四、权力组织结构的转变——从流水式到制约式
    (一)程序活动的特性
    (二)庭审的地位
    (三)卷宗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8年刑诉法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J]. 韩旭.  法治研究. 2019(01)
[2]2018年《刑事诉讼法》最新修改解读[J]. 樊崇义.  中国法律评论. 2018(06)
[3]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解读与反思[J]. 卞建林,谢澍.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8(06)
[4]新型合作型司法制度的构建——“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下侦诉、诉辩、诉审关系的重塑[J]. 张璐,谢依,张艺伟,张梅子,姜一辉.  犯罪研究. 2018(04)
[5]论我国案件请示制度的存与废[J]. 张松.  学习与实践. 2018(08)
[6]中国刑事诉讼法立法四十年[J]. 陈光中,曾新华.  法学. 2018(07)
[7]陪审团的价值预设与实践障碍[J]. 高一飞.  北方法学. 2018(04)
[8]论控辩关系的三种样态[J]. 李奋飞.  中外法学. 2018(03)
[9]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类型体系化探究——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改革为切入点[J]. 周新.  法商研究. 2018(01)
[10]认罪认罚从宽协商程序的独立地位与保障机制[J]. 樊崇义.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8(01)

博士论文
[1]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D]. 汪海燕.中国政法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44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544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5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