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在彝族聚居地区的适用 ——以四川彝族聚居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22 17:39
彝族习惯法是在彝族群体内部约定俗成后共同拥护、遵守的行为规范。长期存在的等级制度导致彝族刑事习惯法对不同等级犯罪人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彝族社会特有的,以父系血缘为纽带构成的家支组织,致使习惯法对家支关系予以严格的保护,对家支内部犯罪的处罚重于对外家支犯罪,家支之间发生冲突时,采取经济赔偿的处理方式。尊重与和谐的传统观念使彝人认为处罚的目的不在于报复,而在于使双方达成合意,恢复正常的秩序与和睦的人际关系。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物质财富的匮乏使经济赔偿方式在彝族地区对加害方更具有现实的惩戒意义。虽然随着彝族聚居区实行民主改革,国家法开始作为唯一具有合法性的法律体系,在形式上完全取代习惯法,彝民也逐渐了解和接受现代法制的观念,但在彝族地区习惯法仍然具有最高的效力,规范着彝族民众的行为。由于国家法与彝族刑事习惯法在各类刑事案件的处理中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彝民为了获取经济上的补偿,免受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双重惩罚,发生刑事案件后往往寻求“私了”。公安机关强行介入依法办理的案件,又因不合习惯法规定导致家支间发生械斗,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国家法与彝族习惯法的冲突不可避免,但仅靠习惯法解决彝族纠纷也存在...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彝族刑事习惯法
1.1 对人命案件的处理
1.2 对伤残案件的处理
1.3 对强奸案件的处理
1.4 对抢劫案件的处理
1.5 对盗窃案件的处理
1.6 小结
2. 彝族刑事习惯法的形成原因
2.1 等级制度
2.2 家支组织
2.3 “尊严”与“和谐”的观念
2.4 经济条件
2.5 小结
3. 彝族刑事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和比较
3.1 彝族刑事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
3.2 彝族刑事习惯法与国家法的比较
3.2.1 彝族刑事习惯法的优势
3.2.2 彝族刑事习惯法的弊端
3.3 小结
4. 彝族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4.1 刑事和解的模式
4.2 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
4.2.1 案件基本事实清楚
4.2.2 双方对主要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加害人认罪并悔过
4.2.3 当事人双方自愿
4.3 刑事和解的适用对象及范围
4.3.1 刑事和解的适用对象
4.3.2 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4.4 刑事和解的参与人
4.4.1 被害人
4.4.2 加害人
4.4.3 被害人、加害人的近亲属
4.4.4 律师
4.4.5 检察机关
4.4.6 人民调解委员会
4.5 刑事和解的程序
4.6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彝区纠纷解决:刑事和解机制的探索[J]. 赵家琪,张邦铺. 鸡西大学学报. 2012(09)
[2]困境与出路:民族地区刑事和解的本土化解构[J]. 韩宏伟. 新疆社科论坛. 2012(03)
[3]国家法与彝族习惯法的冲突与调适——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为例[J]. 张邦铺.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1)
[4]实现彝族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国家法律制度的良性互动——基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实证分析[J]. 张邦铺.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5]断裂与整合——澜沧江流域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动态统一[J]. 管辉,雷娟利. 保山学院学报. 2012(01)
[6]凉山新农村建设中的彝族习惯法因素探析[J]. 宋经同.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7]论新时期四川凉山彝族传统习惯法的变化[J]. 吴建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8]来自“局内人”的真实讲述——读阿里瓦萨《文化传承与民族教育田野调查——三十三位凉山彝人访谈录》[J]. 黄龙光. 毕节学院学报. 2011(12)
[9]从“多元一体”理论看彝族法制的渊源及发展[J]. 汪亚光,李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6)
[10]凉山彝区本土司法实践现状——以越西县的调查分析为例[J]. 马林英,张利平. 民族学刊. 2011(06)
本文编号:3546805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彝族刑事习惯法
1.1 对人命案件的处理
1.2 对伤残案件的处理
1.3 对强奸案件的处理
1.4 对抢劫案件的处理
1.5 对盗窃案件的处理
1.6 小结
2. 彝族刑事习惯法的形成原因
2.1 等级制度
2.2 家支组织
2.3 “尊严”与“和谐”的观念
2.4 经济条件
2.5 小结
3. 彝族刑事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和比较
3.1 彝族刑事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
3.2 彝族刑事习惯法与国家法的比较
3.2.1 彝族刑事习惯法的优势
3.2.2 彝族刑事习惯法的弊端
3.3 小结
4. 彝族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4.1 刑事和解的模式
4.2 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
4.2.1 案件基本事实清楚
4.2.2 双方对主要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加害人认罪并悔过
4.2.3 当事人双方自愿
4.3 刑事和解的适用对象及范围
4.3.1 刑事和解的适用对象
4.3.2 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4.4 刑事和解的参与人
4.4.1 被害人
4.4.2 加害人
4.4.3 被害人、加害人的近亲属
4.4.4 律师
4.4.5 检察机关
4.4.6 人民调解委员会
4.5 刑事和解的程序
4.6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彝区纠纷解决:刑事和解机制的探索[J]. 赵家琪,张邦铺. 鸡西大学学报. 2012(09)
[2]困境与出路:民族地区刑事和解的本土化解构[J]. 韩宏伟. 新疆社科论坛. 2012(03)
[3]国家法与彝族习惯法的冲突与调适——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为例[J]. 张邦铺.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1)
[4]实现彝族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国家法律制度的良性互动——基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实证分析[J]. 张邦铺.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5]断裂与整合——澜沧江流域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动态统一[J]. 管辉,雷娟利. 保山学院学报. 2012(01)
[6]凉山新农村建设中的彝族习惯法因素探析[J]. 宋经同.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7]论新时期四川凉山彝族传统习惯法的变化[J]. 吴建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8]来自“局内人”的真实讲述——读阿里瓦萨《文化传承与民族教育田野调查——三十三位凉山彝人访谈录》[J]. 黄龙光. 毕节学院学报. 2011(12)
[9]从“多元一体”理论看彝族法制的渊源及发展[J]. 汪亚光,李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6)
[10]凉山彝区本土司法实践现状——以越西县的调查分析为例[J]. 马林英,张利平. 民族学刊. 2011(06)
本文编号:3546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54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