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的没收对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17:31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升,国际上以及国内的恐怖活动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重大犯罪愈发严重,且此类犯罪打击难度较大,尤其在犯罪嫌疑人出现逃匿或者死亡情形时,普通的刑事诉讼程序一般难以开展,不仅无法对犯罪行为人定罪量刑,而且无法对涉案财产进行裁定处理。故在联合国制定的国际公约的指导下,我国《刑事诉讼法》于2012年经修改后制定了旨在解决此种难题的特别程序,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以期能够解决人不在案时的涉案财产归属问题,且最高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后续中制定了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对该程序进行了完善。然而,关于该程序中的没收对象,立法规定较为粗疏,仅规定为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司法解释虽进一步对违法所得的认定加以完善,但存在不足。故本文以没收对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我国当前关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的没收对象在立法现状与实践不足的基础上,提供可供完善的建议,进一步明确界定没收对象的范围。本文结构由引言与正文组成,引言主要内容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正文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概述,主要围绕该程序的概念、性质,特征以及意义做了简单的阐...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基本问题探讨
    1.1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概念及性质
        1.1.1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概念
        1.1.2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性质
    1.2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特征
        1.2.1 不以刑事定罪为前提
        1.2.2 以人不在案为基本条件
        1.2.3 程序具有财产性
    1.3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关制度的法律规定
    2.1 美国关于没收对象的规定
    2.2 英国关于没收对象的规定
    2.3 德国关于没收对象的规定
    2.4 法国关于没收对象的规定
    2.5 日本关于没收对象的规定
    2.6 新加坡关于没收对象的规定
    2.7 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没收对象的规定
    2.8 小结
3 我国相关立法与实践之现状与不足
    3.1 我国相关立法之现状
    3.2 我国相关立法与实践存在的不足
        3.2.1 违法所得的具体范围模糊
        3.2.2 他人合法占有的违禁品应否没收不明
        3.2.3 没收供犯罪所用财物的界限不清
4 我国相关立法的改革与完善
    4.1 进一步明确没收违法所得的具体范围
        4.1.1 区分没收违法所得的衍生收益部分
        4.1.2 确立违法所得的善意取得制度
        4.1.3 增加违法所得的等值没收制度
    4.2 区分情形没收他人占有的违禁品
    4.3 合理划定供犯罪所用财物的界限
        4.3.1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的没收界限
        4.3.2 供犯罪所用的他人财物的没收界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中的相关问题研究[J]. 张吉喜.  现代法学. 2019(01)
[2]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没收对象探论——以“违法所得”与“犯罪所得”相区别的视角[J]. 谢丽珍.  武陵学刊. 2013(06)
[3]论刑事没收及其保全的对象范围[J]. 向燕.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03)
[4]美国民事没收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J]. 王俊梅,袁力.  经济研究导刊. 2013(05)
[5]我国特别没收程序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之衔接[J]. 卢乐云.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2(05)
[6]论我国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J]. 陈雷.  法治研究. 2012(05)
[7]独立没收程序的证据法难题及其破解[J]. 万毅.  法学. 2012(04)
[8]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定性分析[J]. 印波.  中国检察官. 2012(05)
[9]没收潜逃、死亡涉案人员违法所得几个程序问题探讨[J]. 何正华.  中国检察官. 2012(03)
[10]英国的民事追缴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乔玲.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0(01)



本文编号:3572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572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