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仲裁的识别与法律规制
发布时间:2017-05-12 22:04
本文关键词:虚假仲裁的识别与法律规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期以来,仲裁制度作为一种简便、高效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在诉讼爆炸的今天,对于民商事纠纷的化解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司法实践中频繁发生当事人利用虚假仲裁损害案外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如何准确界定、识别此类行为,并对其进行有效规制,已成为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尚未有深入地研究,亦未形成明确、统一的意见。在国内,虚假仲裁的概念在法学理论界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不少人将其与恶意仲裁、仲裁欺诈混为一谈,对于如何规制虚假仲裁行为亦欠缺全面、具体地研究;在国外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一般将虚假仲裁行为涵盖在恶意仲裁的范围内,一旦认定为虚假仲裁,往往要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但由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传统,对此类行为的识别与规制亦未有清晰、全面地梳理。本文旨在通过对虚假仲裁的探究,为识别和规制该类行为提出建设性意见。文中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结合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对虚假仲裁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又直观的分析;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明确了虚假仲裁与相关概念的异同;运用类型化方法揭示了实践中虚假仲裁案件的不同类型;除法律分析外,还尝试以系统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探究了虚假仲裁产生的原因。在文章体系上,本文首先从虚假仲裁的界定入手,结合该行为的实践特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并通过比较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对其内涵作出了准确界定。然后本文从社会层面和法律层面分别对虚假仲裁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认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现行仲裁制度存在的漏洞,侵权赔偿机制和刑事责任机制的缺位等因素都在客观上助长了虚假仲裁现象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建立案外人撤销仲裁裁决之诉、明确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增设虚假仲裁罪等具体的规制措施,希望从程序、民事、刑事三个方面完善相关立法,最终实现对虚假仲裁的有效规制。
【关键词】:虚假仲裁 恶意仲裁 案外人撤销仲裁裁决之诉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第一章 虚假仲裁的界定与类型化分析10-18
- 第一节 虚假仲裁的界定10-16
- 一、国内外关于虚假仲裁的观点分析10-11
- 二、虚假仲裁的内在特征与实践特点11-13
- 三、虚假仲裁的构成要件13-14
- 四、虚假仲裁与相关概念的辨析14-16
- 第二节 虚假仲裁的类型化分析16-18
- 一、按照虚假仲裁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划分16
- 二、按照虚假仲裁利益实现的方式划分16
- 三、按照实践中虚假仲裁案件的案由划分16-18
- 第二章 虚假仲裁的成因18-22
- 第一节 社会层面的原因18-19
- 一、利益因素驱动18
- 二、社会信用体系缺失18-19
- 第二节 法律层面的原因19-22
- 一、现行仲裁制度存在缺陷19-20
- 二、虚假仲裁的法律规制措施欠缺20-22
- 第三章 虚假仲裁的法律规制22-33
- 第一节 虚假仲裁的规制原则22-23
- 一、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22
- 二、公正与效率相平衡22-23
- 三、保障当事人仲裁权利与防范虚假仲裁相平衡23
- 第二节 虚假仲裁的程序法律规制23-27
- 一、仲裁第三人制度23-25
- 二、案外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制度25-26
- 三、案外人撤销仲裁裁决之诉26-27
- 第三节 虚假仲裁的民事法律规制27-29
- 一、确立虚假仲裁民事责任追究机制的必要性27
- 二、虚假仲裁的民事责任类型与承担方式27-28
- 三、虚假仲裁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28-29
- 第四节 虚假仲裁的刑事法律规制29-33
- 一、对虚假仲裁进行刑事法律规制的必要性29-30
- 二、虚假仲裁的刑事定性分析与责任承担方式30-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剑锋;时辉;;以虚假仲裁裁决书提出案外人异议的规制与对策[J];北京仲裁;2014年02期
2 张明楷;论三角诈骗[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3 王晓伟;吴大华;;虚假仲裁之“何时休”与“以何休”[J];凯里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伯晋;[N];检察日报;2013年
本文关键词:虚假仲裁的识别与法律规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0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6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