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审前会议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3 19:23
2015年最高法颁布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新增了民事诉讼审前会议制度,这项制度是这次司法解释的亮点之一,这对于提升民诉效率,保证审判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民事诉讼的审前会议制度,顾名思义,就是在开庭前,为实现节约诉讼成本的目的,并且使诉讼效率得到提升,法官会介入主持的环节,让双方当事人共同参与其中,将证据及争点进行交换和整理的会议。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为四章对民事诉讼审前会议制度进行论述和分析,引言部分主要对背景进行着重介绍,针对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探讨当前研究该课题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第一章重点对该制度的内涵进行介绍,并且梳理相关的概念及程序,分析探讨审前会议与相关程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并且对该制度存在的功能及价值进行分析;第二章分析探讨审前会议的主体、启动方式等构成内容,为今后应用于司法实践提供参考。第三章通过实证调研和两个案例来分析一下我国审前会议的运行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我国审前会议在运行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四章以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的审前会议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域外两大法系审前会议的运作模式,分析探讨其中可供我们借鉴的内容,从而得出服...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民事诉讼审前会议制度概述
第一节 审前会议的涵意
一、审前会议的概念
二、审前会议的制度渊源
三、审前会议与审前程序中其他相关程序的关系
第二节 审前会议的制度价值与功能
一、审前会议的制度价值
二、审前会议的制度功能
第二章 我国审前会议的构成及运行
第一节 审前会议的构成
一、审前会议制度的主持者
二、审前会议制度的参加者
第二节 审前会议的运行
一、审前会议的启动方式
二、首次会议
三、后续会议
第三章 我国审前会议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审前会议实施现状
一、对我国民事诉讼审前会议的客观考察
二、对我国民事诉讼审前会议的主观认识
第二节 我国审前会议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操作性强的指导规则
二、审前会议程序设置存在空白
三、相关司法主体怠于启动审前会议
四、审前会议达成合意的法律效力不明确
第四章 我国审前会议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我国审前会议的模式选择
一、可供借鉴的域外模式
二、我国审前会议应选择的模式
第二节 我国审前会议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审前会议指导规则
二、完善审前会议的程序设置
三、构建配套的审前会议制度措施
四、明确审前会议的法律效力,建立审前会议的制裁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事庭前会议:规范解读、法理分析与实证考察[J]. 熊跃敏,张润. 现代法学. 2016(06)
[2]庭前会议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 卞建林,陈子楠. 法律适用. 2015(10)
[3]非法证据在庭前会议中的排除方式研究[J]. 陈子楠,杨宇冠. 南京社会科学. 2015(03)
[4]重提“庭审中心主义”[J]. 蒋惠岭. 法制资讯. 2014(06)
[5]论普通程序中的答辩失权[J]. 曹志勋. 中外法学. 2014(02)
[6]调解归调解,审判归审判: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J]. 李浩. 中国法学. 2013(03)
[7]中国民事司法案件管理机制透析[J]. 蔡彦敏. 中国法学. 2013(01)
[8]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立法探讨[J]. 许少波.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2(03)
[9]论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不足与完善[J]. 霍家松.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1(06)
[10]宁可慢些,但要好些 中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J]. 李浩. 中外法学. 2010(06)
本文编号:3684676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民事诉讼审前会议制度概述
第一节 审前会议的涵意
一、审前会议的概念
二、审前会议的制度渊源
三、审前会议与审前程序中其他相关程序的关系
第二节 审前会议的制度价值与功能
一、审前会议的制度价值
二、审前会议的制度功能
第二章 我国审前会议的构成及运行
第一节 审前会议的构成
一、审前会议制度的主持者
二、审前会议制度的参加者
第二节 审前会议的运行
一、审前会议的启动方式
二、首次会议
三、后续会议
第三章 我国审前会议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审前会议实施现状
一、对我国民事诉讼审前会议的客观考察
二、对我国民事诉讼审前会议的主观认识
第二节 我国审前会议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操作性强的指导规则
二、审前会议程序设置存在空白
三、相关司法主体怠于启动审前会议
四、审前会议达成合意的法律效力不明确
第四章 我国审前会议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我国审前会议的模式选择
一、可供借鉴的域外模式
二、我国审前会议应选择的模式
第二节 我国审前会议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审前会议指导规则
二、完善审前会议的程序设置
三、构建配套的审前会议制度措施
四、明确审前会议的法律效力,建立审前会议的制裁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事庭前会议:规范解读、法理分析与实证考察[J]. 熊跃敏,张润. 现代法学. 2016(06)
[2]庭前会议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 卞建林,陈子楠. 法律适用. 2015(10)
[3]非法证据在庭前会议中的排除方式研究[J]. 陈子楠,杨宇冠. 南京社会科学. 2015(03)
[4]重提“庭审中心主义”[J]. 蒋惠岭. 法制资讯. 2014(06)
[5]论普通程序中的答辩失权[J]. 曹志勋. 中外法学. 2014(02)
[6]调解归调解,审判归审判: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J]. 李浩. 中国法学. 2013(03)
[7]中国民事司法案件管理机制透析[J]. 蔡彦敏. 中国法学. 2013(01)
[8]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立法探讨[J]. 许少波.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2(03)
[9]论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不足与完善[J]. 霍家松.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1(06)
[10]宁可慢些,但要好些 中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J]. 李浩. 中外法学. 2010(06)
本文编号:3684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68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