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我国刑事和解程序的监督约束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07:15

  本文关键词:我国刑事和解程序的监督约束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新增设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但由于实施时间短,制度设计不完善,操作细则的缺位以及宏观司法环境的限制,实践中出现了诸如社会公众不理解、和解赔偿金相差悬殊、加害人和解后重新犯罪等问题。在此情况下,各地司法机关都尝试了一些措施对刑事和解活动进行监督、规范,但这种尝试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统一标准和法律依据。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考虑,都需要尽快建立一整套刑事和解的监督约束制度来规范其适用,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而不致成为加害人“合法”伪装、逃避制裁的依据。本文从细化法律规定、完善刑事和解程序运行时的监督约束制度等角度出发,主要采取历史考证法、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展开研究。历史考证法,主要是通过对刑事和解相关问题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探求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律。实证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工作中收集的案例以及国内外其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刑事和解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分析优势与不足,力求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司法实践情况的刑事和解监督约束制度。针对上述问题与不足,通过借鉴境外刑事和解相关制度,提出以下完善刑事和解监督约束制度的建议:加快立法进程,进一步明确现有法律条文中规定模糊的内容,强化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的约束力。在此基础上,通过统一赔偿标准、建立刑事和解最高赔偿限额及国家救助补偿制度,来避免和解决刑事和解中由于当事人贫富差距所导致的法律适用不平等问题:通过建立完善针对刑事和解案件加害人的社区矫正和撤销并罚制度,对加害人进行有效监督、矫正并帮助其尽快回归社会,修复社会关系。同时,突出司法机关尤其是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和解范围、条件、程序和自愿性的监督,保障刑事和解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刑事和解 恢复性司法 监督制约 配套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一、我国刑事和解程序的立法现状及困境分析11-18
  • (一) 发展历程11-12
  • (二) 在我国的立法现状12-13
  • (三) 我国现行刑事和解制度面临的问题与不足13-18
  • 1. 与传统刑事司法理念的碰撞13-14
  • 2. 各司法机关之间协作对接不足14-15
  • 3. 司法机关片面追求司法效率,功利主义浓厚15-16
  • 4. 刑事和解的法律后果有待细化16-17
  • 5. 赔偿标准不统一,数额浮动区间过大17-18
  • 6. 加害人履行义务的方式单,赔礼道歉等精神抚慰不被重视18
  • 7. 缺乏对加害人的监督、矫正、帮扶措施18
  • 二、境外刑事和解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8-21
  • (一) 刑事和解的实践模式18-19
  • (二) 刑事和解的形式19-20
  • (三) 刑事和解的法律后果20
  • (四) 刑事和解的救济机制20-21
  • 三、我国刑事和解的监督约束制度完善建议21-29
  • (一) 从长期看,立法明确规定刑事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的约束力21-22
  • (二) 从短期看,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规范刑事和解工作22
  • (三) 统一赔偿标准,建立刑事和解最高赔偿限额及国家救助补偿制度22-23
  • 1. 确定赔偿数额的具体标准,设置最高赔偿限额22-23
  • 2. 建立刑事和解国家救助补偿制度23
  • (四) 以社区矫正制度为核心,加强对加害人的监督帮教23-24
  • (五) 建立刑事和解的撤销并罚制度24-25
  • (六) 司法机关强化对刑事和解的监督管理25-29
  • 1. 司法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刑事和解办案机构25
  • 2. 在考核体系中体现刑事和解工作,以激励司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5-26
  • 3. 加强并完善司法机关内部工作机制26-27
  • 4. 完善以检察机关为核心的司法机关相互监督约束机制27-28
  • 5. 加强社会各界的外部监督28-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2
  • 致谢32-33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守芬;李瑞生;;刑事和解机制建构根据简论[J];人民检察;2006年14期

2 王金贵;刘国华;;关注刑事和解 促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学术研讨会综述[J];人民检察;2006年17期

3 王珂;晏庆;;刑事和解的双重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莫晓宇;;和谐社会视野下刑事和解机制的构建[J];人民检察;2006年23期

5 傅文魁;;刑事和解的实证分析[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郑建军;毕晓芳;陈慧芳;;我国刑事和解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思路[J];法制与社会;2006年24期

7 黄京平;甄贞;刘凤岭;;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刑事和解——“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05期

8 彭辅顺;;论我国刑事和解的立法化[J];河北法学;2007年06期

9 林东品;;刑事和解的价值与局限[J];检察风云;2007年10期

10 程兰兰;;和谐社会呼唤刑事和解[J];检察风云;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道刚;;救助被害人的优化选择——倡导刑事和解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赵凤祥;刘昊;;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分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3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周娅;姚石京;;刑事和解之内涵探析与价值定位——刑事被害救济的新思维[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勇;刘小荣;;浅析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6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易珍荣;;刑事和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胡锦萍;;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的运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乐绍光;苟红兵;;刑事和解原则下的检察权能重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史任;广州白云:三年促成35案刑事和解[N];检察日报;2007年

2 林东品;刑事和解的价值与局限[N];扬州日报;2007年

3 国家检察官学院 姜昕 孙勤;刑事和解的民法化解释[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李树立;不妨给刑事和解立法冲动降降温[N];法制日报;2009年

5 吉林大学法学院 陈蒙;刑事和解的适用与配套设计[N];检察日报;2009年

6 湖南省双峰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梁巨热;刑事和解诠释以人为本精神[N];法制日报;2009年

7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检察院检察长 朱伟平;刑事和解坚持“三个务必保证”[N];检察日报;2009年

8 刘璐 郭玺;刑事和解 恢复被犯罪破坏的和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检察院 王洪坤;应立法规范刑事和解[N];检察日报;2011年

10 赵正辉 苟连静;刑事和解 尖峰时刻奏琴瑟[N];人民法院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杨;刑事和解的价值冲突与制度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郭丽丽;论刑事和解及其在我国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孙志辉;刑事和解制度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王刚;论刑事和解模式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0年

5 郭小峦;中国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伟;刑事和解的功能与价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齐帅;刑事和解与重罪[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洁;刑事和解及其中国化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曲晓丽;试论刑事和解及本土化构建[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张绍钧;论刑事和解[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刑事和解程序的监督约束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70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d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