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有效辩护标准探究

发布时间:2022-11-05 12:54
  由于我国辩护质量偏低,有效辩护标准已经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研究课题。有效即实现预期,有效辩护即实现了预期的辩护。有效辩护标准是用以评价辩护是否达到预期的尺度。有效辩护标准之内容是为实现预期而对辩护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回答预期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关于辩护的预期有两个层次:其一,要求辩护带来有利于被追诉人的裁判结果;其二,要求辩护维护被追诉人的合法权利。前者着眼于结果,后者着眼于过程,两者为我们构建有效辩护标准提供了两个探究视角——结果视角和过程视角。基于本文规范辩护行为、提升辩护质量的研究目的,本文选择以过程视角构建有效辩护标准。即以维护被追诉人合法权利为有效辩护标准的原则性要求。基于对行为组成因素的思考,参考行为心理学的内容,标准之构建以主体、行为倾向和行为表现三个方面为落脚点。主体上,基于学历和专业的差别,为执业律师设置若干年的独立辩护限制年限。行为倾向上,要求辩护人坚定站在被追诉人的立场上并依法对抗控方。行为表现上,审前阶段,辩护律师应当会见两次以上,并通过会见与被追诉人建立信任、了解案情、核实证据、明确辩护思路;应当阅卷以了解控方对案件的掌握情况,并寻找突破点;应调查取证以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有效辩护标准概述
    1.1 有效辩护的定义
        1.1.1 “有效”即实现预期
        1.1.2 “辩护”即辩护行为
        1.1.3 “辩护”即律师辩护
    1.2 有效辩护标准的研究思路
        1.2.1 有效辩护标准的研究内容
        1.2.2 有效辩护标准的研究方法
        1.2.3 有效辩护标准的研究范围
    1.3 有效辩护标准发展史
        1.3.1 有效辩护的产生历程
        1.3.2 标准的探究历程
        1.3.3 探究历史的启示
2 有效辩护标准的探究视角
    2.1 过程视角和结果视角
        2.1.1 预期的不同主体
        2.1.2 预期的两种层次
        2.1.3 过程和结果视角
    2.2 对两个视角的评析取舍
        2.2.1 基于可行性的评析
        2.2.2 基于正当性的评析
        2.2.3 基于研究目的取舍
3 有效辩护具体标准的构建
    3.1 构建具体标准的着力点
        3.1.1 行为主体
        3.1.2 行为倾向
        3.1.3 行为表现
    3.2 行为主体标准探究
        3.2.1 学历、专业和经验
        3.2.2 独立辩护的限制年限
    3.3 行为倾向标准探究
        3.3.1 鲜明的立场
        3.3.2 恒定的特征
    3.4 行为表现标准探究
        3.4.1 审前阶段之标准
        3.4.2 庭审阶段之标准
    3.5 有效辩护标准总结
        3.5.1 标准内容
        3.5.2 判断依据
4 有效辩护标准在我国的制度化
    4.1 制度化的研究思路
        4.1.1 标准入法
        4.1.2 构建保障机制
    4.2 对辩护人资格的改革
        4.2.1 现有法律规定
        4.2.2 律师垄断辩护
        4.2.3 辩护律师准入制度
    4.3 对辩护行为的规范
        4.3.1 规范的原因
        4.3.2 规范的内容
    4.4 构建有效辩护保障机制
        4.4.1 建立裁定机制
        4.4.2 建立惩处机制
        4.4.3 建立救济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效辩护向普遍辩护的妥协——非律师辩护人资格的思考[J]. 傅兴华.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2]被告人是最好的律师助手[J]. 陈瑞华.  中国律师. 2018(07)
[3]论西方功利主义对契约论自由主义的批判与超越[J]. 张思军,陈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4]有效辩护理念的本体展开[J]. 桂梦美,张蕾.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8(03)
[5]论侦查阶段的有效辩护[J]. 张中.  当代法学. 2017(06)
[6]审判中心视野下的律师有效辩护[J]. 熊秋红.  当代法学. 2017(06)
[7]有效辩护问题的再思考[J]. 陈瑞华.  当代法学. 2017(06)
[8]在逃人员抓获地特征探析[J]. 傅兴华.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7(06)
[9]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中司法证明的逻辑反思与重塑[J]. 魏斌.  浙江社会科学. 2017(01)
[10]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研究[J]. 孙跃,杨曙光.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6(05)



本文编号:3702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702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5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