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的救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6 20:16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是指构成救济系统的各救济方式,在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过程中所形成的功能构造、相互关系和运行规律的总和。诉讼权利救济机制包含异议、复议、上诉及申请再审四种救济方式。其中,异议和复议是诉讼权利的独立救济方式,因一般发生在诉讼过程中,亦可称之为诉中救济;上诉和申请再审适用于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一并救济,为附带救济方式,因其一般发生在案件判决后,亦可称之为终局救济。诉讼权利救济机制具有保护实体权利、保障当事人与法院平等交涉、促进当事人实质参与程序和控制法院职权的价值。在我国,有必要在诉讼权利保障方面构建以独立救济机制为主导的、以附带救济机制为辅助的“双轨”救济机制。 现行立法中的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还存在诸多缺陷:一是救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即诉中的独立救济畸少,终局救济过多,异议和复议适用范围仅限于立法所列举的几种情形,大量的诉讼权利无法在诉讼过程中得到及时救济。二是救济配置有失理性的问题,即存在救济缺位、救济过度、救济配置随性等问题。三是救济系统构造的“碎片化”问题,如各救济方式的程序设计粗糙,相关规则零散且不统一;诸救济方式功能定位模糊,存在功能交叉和功能不足等情形;缺少...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2 文献述评
0.3 研究意义
0.3.1 理论研究的意义
0.3.2 实际应用的意义
0.4 论题界定和研究框架
0.4.1 研究论题的界定
0.4.2 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1章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的救济机制概述
1.1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含义界定
1.1.1 权利救济释义
1.1.2 机制与救济机制
1.1.3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的救济机制
1.2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基本结构
1.2.1 多元化的诉讼权利救济方式
1.2.2 诉讼权利救济方式的内部关系
1.3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适用对象
1.3.1 诉讼权利之含义
1.3.2 诉讼权利的类型化
1.3.3 诉讼权利需要救济机制的保障
1.4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价值
1.4.1 实体保障机制
1.4.2 对话交涉机制
1.4.3 实质参与机制
1.4.4 权力控制机制
第2章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之检讨
2.1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结构的失衡
2.1.1 畸少的诉中救济
2.1.2 宽泛的终局救济
2.2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配置的失序
2.2.1 救济配置缺位的问题
2.2.2 救济配置过度的问题
2.2.3 救济方式随意的问题
2.3 诉讼权利救济系统构造的失当
2.3.1 碎片化的诉中救济程序设计
2.3.2 交叉性的救济方式功能定位
2.3.3 不合理的救济方式衔接关系
2.4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的后果分析
2.4.1 终局救济适用的中心化
2.4.2 特殊救济方式的普通化
2.4.3 救济成本支出的扩大化
2.4.4 救济功能失灵的常态化
第3章 比较视野中的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之模式
3.1 独立救济及附带救济并行的模式
3.1.1 德国法上的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模式
3.1.2 日本法上的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模式
3.1.3 独立救济与附带救济并行的模式之特点
3.2 附带救济的“一元”模式
3.2.1 “一元”模式的基本内容
3.2.2 “一元”模式的基本特点
3.3 我国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模式
3.3.1 独立救济和附带救济的混用
3.3.2 救济层次的“梯状”结构
第4章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重塑之法理
4.1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的因循原则
4.1.1 普遍救济原则
4.1.2 有限救济原则
4.1.3 用尽普通救济原则
4.1.4 救济相称原则
4.2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的理念超越
4.2.1 从传统模式的固守到协同主义的可能
4.2.2 从独重权利拓展到并重救济强化
4.2.3 从独尊终局救济到突出诉中救济
4.3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的模式转型
4.3.1 采取独立救济和附带救济相结合的“双轨”结构
4.3.2 构筑诉讼权利救济体系的“金字塔式”组织层级
第5章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完善之路径
5.1 确立独立救济机制的主导地位
5.1.1 确立独立救济机制主导地位的原因
5.1.2 确立独立救济机制主导地位的基本要求
5.2 救济机制适用对象范围的界定
5.2.1 扩大独立救济的适用范围
5.2.2 救济范围限制的可能趋势
5.2.3 救济范围限制的本土向度
5.3 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功能分流
5.3.1 功能分流总述
5.3.2 功能分流分述
5.4 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程序建设
5.4.1 作为原审救济的异议的程序建构
5.4.2 作为二次救济的复议的诉讼化改造
5.4.3 作为附带救济的上诉的程序建构
5.4.4 作为特殊救济的再审的程序建构
5.5 救济机制内部结构关系的梳理
5.5.1 建立救济过滤及救济链接机制
5.5.2 异议与其他救济方式的关系梳理
5.5.3 复议与其他救济方式的关系梳理
5.5.4 上诉和再审的关系优化
结语
参考文献(以汉语拼音为序)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情况
本文编号:3911801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2 文献述评
0.3 研究意义
0.3.1 理论研究的意义
0.3.2 实际应用的意义
0.4 论题界定和研究框架
0.4.1 研究论题的界定
0.4.2 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1章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的救济机制概述
1.1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含义界定
1.1.1 权利救济释义
1.1.2 机制与救济机制
1.1.3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的救济机制
1.2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基本结构
1.2.1 多元化的诉讼权利救济方式
1.2.2 诉讼权利救济方式的内部关系
1.3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适用对象
1.3.1 诉讼权利之含义
1.3.2 诉讼权利的类型化
1.3.3 诉讼权利需要救济机制的保障
1.4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价值
1.4.1 实体保障机制
1.4.2 对话交涉机制
1.4.3 实质参与机制
1.4.4 权力控制机制
第2章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之检讨
2.1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结构的失衡
2.1.1 畸少的诉中救济
2.1.2 宽泛的终局救济
2.2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配置的失序
2.2.1 救济配置缺位的问题
2.2.2 救济配置过度的问题
2.2.3 救济方式随意的问题
2.3 诉讼权利救济系统构造的失当
2.3.1 碎片化的诉中救济程序设计
2.3.2 交叉性的救济方式功能定位
2.3.3 不合理的救济方式衔接关系
2.4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的后果分析
2.4.1 终局救济适用的中心化
2.4.2 特殊救济方式的普通化
2.4.3 救济成本支出的扩大化
2.4.4 救济功能失灵的常态化
第3章 比较视野中的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之模式
3.1 独立救济及附带救济并行的模式
3.1.1 德国法上的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模式
3.1.2 日本法上的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模式
3.1.3 独立救济与附带救济并行的模式之特点
3.2 附带救济的“一元”模式
3.2.1 “一元”模式的基本内容
3.2.2 “一元”模式的基本特点
3.3 我国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模式
3.3.1 独立救济和附带救济的混用
3.3.2 救济层次的“梯状”结构
第4章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重塑之法理
4.1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的因循原则
4.1.1 普遍救济原则
4.1.2 有限救济原则
4.1.3 用尽普通救济原则
4.1.4 救济相称原则
4.2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的理念超越
4.2.1 从传统模式的固守到协同主义的可能
4.2.2 从独重权利拓展到并重救济强化
4.2.3 从独尊终局救济到突出诉中救济
4.3 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机制运行的模式转型
4.3.1 采取独立救济和附带救济相结合的“双轨”结构
4.3.2 构筑诉讼权利救济体系的“金字塔式”组织层级
第5章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救济机制完善之路径
5.1 确立独立救济机制的主导地位
5.1.1 确立独立救济机制主导地位的原因
5.1.2 确立独立救济机制主导地位的基本要求
5.2 救济机制适用对象范围的界定
5.2.1 扩大独立救济的适用范围
5.2.2 救济范围限制的可能趋势
5.2.3 救济范围限制的本土向度
5.3 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功能分流
5.3.1 功能分流总述
5.3.2 功能分流分述
5.4 诉讼权利救济机制的程序建设
5.4.1 作为原审救济的异议的程序建构
5.4.2 作为二次救济的复议的诉讼化改造
5.4.3 作为附带救济的上诉的程序建构
5.4.4 作为特殊救济的再审的程序建构
5.5 救济机制内部结构关系的梳理
5.5.1 建立救济过滤及救济链接机制
5.5.2 异议与其他救济方式的关系梳理
5.5.3 复议与其他救济方式的关系梳理
5.5.4 上诉和再审的关系优化
结语
参考文献(以汉语拼音为序)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情况
本文编号:3911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91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