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合法性相关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5-04-01 06:45
  在未成年人犯罪“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之下,“宽宥”未成年人犯罪呼声响亮,但是对于“严防”未成年人犯罪,实践中不断有新问题暴露出来,引发了关于合法性的思考。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合法性相关问题的探讨将这些问题逐步勾勒清晰,在反复的理论推敲和最新案例的实证分析中,本文细化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群体的特殊性,为未成年人高再犯率找到了部分原因,通过与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相关范畴的比较,肯定了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原动力,为探讨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合法性找到了一条理论戒尺。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中的参与人,包括但不限于当事人、国家角色、社会角色,在主张未成年人刑事和解时不都具有合法性,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在促进未成年人刑事和解时应掌握限度。基于合法性的分析,对比一般刑事和解,明确了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特殊之处,建议做出区别于一般刑事和解的规定并明确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基于合法性的分析,不反对未成年人重罪刑事和解,但建议将不适宜未成年人进行刑事和解的重罪罪名明确化以在实践中排除在外。通过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相关问题合法性的探讨,借鉴域外经验,丰富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理论,立足于理论为实践的完善找到支点。为未成年人刑事...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未成年人犯罪群体特异性与犯罪特点
        (一)未成年人定义
        (二)群体特异性分析
        (三)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分析
    二、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与相关范畴的比较
        (一)比较“私了”
        (二)比较辩诉交易
        (三)比较恢复性司法
        (四)比较认罪认罚从宽
        (五)小结
    三、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学
        (二)刑事政策学
        (三)人道主义、宽严相济理论
第二章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理论成果与实践分析
    一、现有理论成果比较讨论
        (一)中国古代相关理论与国内最新理论研究
        (二)国际主流观点与国外理论研究借鉴
    二、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相关案例分析
        (一)未成年人故意伤害罪刑事和解
        (二)未成年人盗窃罪刑事和解
        (三)未成年人寻衅滋事罪刑事和解
        (四)未成年人强奸罪刑事和解
第三章 从参与主体视角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合法性
    一、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当事人主张和解的合法性
        (一)未成年被害人参与刑事和解的条件与能力
        (二)监护人在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中的权力滥用问题
        (三)未成年加害人过度“被保护”
        (四)小结
    二、国家角色参与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合法性分析
        (一)公检法机关在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中的地位
        (二)公检法机关促进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合法性讨论
        (三)公检法在参与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四)专门机关在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中的作用
        (五)小结
    三、社会角色参与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合法性分析
        (一)社区、学校主张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合法性分析
        (二)社区、学校在未成年刑事和解中的义务与责任
第四章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合法性相关问题探讨
    一、比较成年人刑事和解讨论其合法性
        (一)与一般刑事和解的共性
        (二)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特殊之处
        (三)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合法性分析
    二、基于罪责及主观恶性程度讨论其合法性
        (一)未成年人轻罪刑事和解
        (二)未成年人重罪刑事和解
        (三)未成年人间接、直接故意犯罪的刑事和解
        (四)小结
    三、基于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讨论其合法性
        (一)刑事责任能力概述
        (二)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能力
        (三)依据年龄判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
        (四)依据其他方法判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39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4039083.html

上一篇:火灾原因认定的不可诉性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8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