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我国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00:10

  本文关键词:我国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对近几年来司法机关和官方媒体先后公开披露的湖北京山佘祥林案、河南商丘赵作海案、河北唐山李久明案、福建福州念斌案、浙江杭州张氏叔侄案、河北石家庄聂树斌案以及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等冤假错案形成原因和相关机理的专业性深度思考,我们可梳理出某些带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一言以蔽之,每一起案件背后均显性的抑或隐性的蕴含着司法人员(执法人员)大量的程序性违法行为,即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重复侦查、反复撤诉、久拖不决等违法行为。凡此种种,这不禁使我们对长期盛行于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侦查中心主义”、“重实体,轻程序”等既存价值理念是否应存续下去产生了深度而理性的质疑,同样,“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的传统执法思维和朴素的司法价值观,以及“严打”时期所形成的“命案必破”的固化性执法理念,它们无一不映射出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犯罪控制和司法效率的过度偏执和特别偏好。痛定思痛、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做出这样的基本判断,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司法机关和世俗社会对“实体正义”的过度追求,因而逻辑地导致“程序正义”的价值理念在我国司法实际运作中严重缺失,甚至在有意无意之中被严重废弃。时至今日,“程序正义”的独特价值已被我们深刻地认知和认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司法目标的全面实现,断然离不开我国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的科学构建与渐次完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以及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作决定,均在相当程度上进一步强调了程序正义的极端重要性和其固有的独特价值,司法执法实践中程序法的重要性亦日益凸显。纵观国外此领域的法治经验可知,任何一个国家的司法执法实践中,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某些程序性违法的弊端,这无疑带有事实上和人性上的普遍性,然而,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法治化规制,法治国家皆对程序性违法行为构建起了完善的制裁体制机制和刚性制度体系,以对症预设制度切实维护程序正义。反观我国该领域之得失亦可见,程序正义的严重缺失致使我国程序性违法行为屡屡再现,然行政纪律处分、国家赔偿、刑事追诉以及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等一系列实体性制裁在司法实践中尚不足以实现对所有的程序性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惩戒与可预期的遏制。同时,对于程序性制裁机制的构建,我国亦处于制度建设的幼稚阶段,仅规定了两种程序性制裁方式:也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制度。基于上述系统化的思考,文中分别对实体性制裁和程序性制裁的基本功效及其固有缺陷进行了较有深度的论述,同时,力争对国内有关程序性制裁的争议进行梳理和释明,希冀以程序性制裁与实体性制裁互为补充的方式,实现对我国程序性违法行为的有效的惩戒与可预期的遏制,以求彰显程序价值、维护程序正义。进而,通过程序性制裁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加大对我国司法人员程序性违法的制裁力度,依法追究我国对既存或继发的冤假错案之具体法律责任,以及强化司法人员的依法办事的程序意识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本文共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着力于对刑事程序性制裁的基本问题的梳理,如刑事程序性制裁的含义、特征等范畴,以明确界定刑事程序性制裁的基本内涵;第二部分:加强于对我国程序性违法行为的分类研究,以明确界定我国刑事程序性制裁对象的基本内涵;第三部分:聚焦于实体性制裁的缺陷及程序性制裁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的论述,以及建构程序性制裁机制必要性的论证,进而彰显程序性制裁的独立价值;第四部分:重点从理论支撑、现实基础及释明争议等三个角度,对在我国构建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论证;第五部分:着眼于对国外的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的考察与研究,以期通过比较法学研究方法,为完善我国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提供有益的制度性借鉴;第六部分:立足于我国的立法现状、发展阻力及既存缺陷等三个方面,对我国现有的程序性制裁制度进行理性分析,通过对程序性制裁的固有缺陷进行论述,为完善我国刑事程序性制裁提出系统化建议;第七部分:立旨于总体原则和具体措施等两个方面,在完善我国现有程序性制裁方式的基础上,适当引进并扩增我国刑事程序性制裁方式,努力为全面完善我国的刑事程序性制裁提出具有实质制度改良价值的建议,同时推进实体性制裁与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功能协同,以真正实现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双重价值。
【关键词】:程序性违法 程序性制裁 程序正义 司法公正 人权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一、刑事程序性制裁的界定11-12
  • (一)刑事程序性制裁的相关概念11
  • (二)刑事程序性制裁的特点11-12
  • 二、刑事程序性制裁的对象——程序性违法12-17
  • (一)程序性违法的界定12-13
  • (二)侦查阶段存在的程序性违法13-14
  • (三)审查起诉阶段存在的程序性违法14-15
  • (四)审判阶段存在的程序性违法15-17
  • 三、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构建的必要性论证17-20
  • (一)违法制裁机制构建的必要性17
  • (二)实体性制裁的固有局限17-18
  • (三)程序性制裁的相对优势18-20
  • 四、我国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建设的可行性论证20-24
  • (一)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建设的理论支撑20-21
  • 1、程序价值20
  • 2、人权保障与权利救济20-21
  • (二)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建设的现实基础21-22
  • 1、传统理念得以突破21-22
  • 2、我国现有程序性制裁方式的初步构建22
  • (三)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建设的成本效益分析22-24
  • 五、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国外考察24-27
  •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24-25
  • (二)终止诉讼制度25-26
  • (三)撤销原判制度26
  • (四)诉讼行为无效制度26-27
  • 六、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国内考察27-32
  • (一)我国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的立法现状27-28
  • (二)我国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发展阻力28-29
  • 1、“重实体,,轻程序”的价值理念28-29
  • 2、侦查中心主义的司法理念29
  • (三)我国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的缺陷29-32
  • 1、我国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的整体缺陷30
  • 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陷30-31
  • 3、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制度的缺陷31-32
  • 七、我国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建构32-37
  • (一)建构的总体原则—兼顾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32-33
  • 1、比例原则32-33
  • 2、权利救济原则33
  • (二)建构的具体措施33-37
  • 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改良33-34
  • 2、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制度的改良34-35
  • 3、扩增制裁方式35-36
  • 4、完善配套制度,强化外部监督与内部惩戒36-37
  • 结语37-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康英;;浅观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发展——读《程序性制裁理论》有感[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2 陈奎棠;;论建立程序违法的程序性制裁制度[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01期

3 赵婧;艾丽燕;;程序性制裁解构——以刑事程序为范例[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王建英;;刑事程序性制裁确立之考量[J];武警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相昭年;;论我国程序性制裁制度的构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陈曦;;程序性制裁之“程序性”分析——以程序性制裁内在区分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6期

7 刘忠;;被识别的几率:非法取证程序性制裁的构成性前提[J];中外法学;2011年02期

8 蔡芳芳;;程序性制裁理论的缺陷及完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黄忠顺;;民事程序性制裁理论的基础性构建[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2期

10 郭巧云;;程序性制裁之价值取向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厚祥;;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性违法裁判机制的法理思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精武 于建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以程序性制裁实现公平正义[N];人民公安报;201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温克志;遏制刑讯与程序性制裁和制约[N];法制日报;2010年

3 仇晓敏 林晓东;实践智慧、方法创新与人文关怀[N];法制日报;2006年

4 天津医科大学 舒扬;证人出庭且看“程序性制裁”[N];人民法院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丹;论紧急搜查制度[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2 王长鹏;我国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研究[D];山东政法学院;2016年

3 权艳平;我国程序性辩护困境之解[D];山东大学;2016年

4 周玉珠;刑事诉讼程序性制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谢元胜;程序性制裁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李险峰;程序性制裁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田莉;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8 王建英;论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李敬阳;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王磊磊;论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制裁[D];烟台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408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d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