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融合心证:对证据印证证明模式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7-06-20 13:10

  本文关键词:融合心证:对证据印证证明模式的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证据间的相互印证不仅仅是证据基本特征的外部印证,更重要的是法官必须运用逻辑证明、经验验证等内省方法,对单个证据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的判断。印证效力有法定证据主义的痕迹,同时又因为其规则模糊而可能存在滥用裁量权的嫌疑。实践中忽视证据能力的审查,主张证据相互印证作为证据采信和定案的依据,催生了刑讯逼供、以供逼证等印证规则负价值。提升法官自由心证能力,合理规制法官自由裁量权,尊重律师辩护权和辩护意见,坚守审判中心主义,是规范印证规则、预防刑事错案的一个可能指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研究室;
【关键词】证据印证 法定证据 自由心证
【分类号】:D915
【正文快照】: *朱锡平,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法律硕士。〔1〕江伟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98页。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何家弘主编:《新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36页。陈卫东、谢佑平主编:《证据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1页等。〔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华;口供补强证据规则研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朱德宏;;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实践形态解析[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玉霞;郭明文;;自白补强规则比较研究[J];当代法学;2006年02期

2 陈挺;黄磊;;证据实务视野下的沉默权引进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6期

3 潘庸鲁;孙晔;;被告人零口供情状下的证据审查与认定模式研究——以受贿案为论证视角[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李海明;;关于口供补强证据规则的研究[J];辽宁警专学报;2010年01期

5 李海明;;口供补强证据规则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莫然;;心理强制时代的有罪供述研究[J];河北法学;2014年06期

7 林劲松;;刑事审判书面印证的负效应[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9年07期

8 王宇展;黄伯青;;涉案关系人供述证明力之证据补强[J];人民司法;2011年10期

9 钱卿;;交通限行措施的行政法解读——以单双号限行为样本[J];行政法学研究;2011年04期

10 林劲松;;刑事审判书面印证的负效应[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涛;民事诉讼瑕疵证据的采信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琛辰;论口供规则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1年

3 何维;从“李某故意杀人案”看我国相关证据与未决羁押救济程序的问题[D];辽宁大学;2011年

4 时进刚;口供补强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曹继帅;证据补强规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唐景扬;论刑事诉讼证据补强规则[D];湘潭大学;2008年

7 吴昌响;论自白补强证据规则[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樊晓芳;民事诉讼补强证据规则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杜娟;口供补强证据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王珊珊;论补强证据规则及其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扬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汪建成,孙远;刑事诉讼中口供规则体系论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谭劲松;我国口供补强规则研究[J];法律适用;2003年05期

3 龙宗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4 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5 李建明;;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性与合理限度[J];法学研究;2005年06期

6 谢小剑;我国刑事诉讼相互印证的证明模式[J];现代法学;2004年06期

7 刘根菊;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及其审查判断[J];政法论坛;1987年02期

8 张友好;;经验与规则之间:为法定证据辩护[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6期

9 阮堂辉;;“证据锁链”的困境及其出路破解——论间接证据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独立定案功能[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斌生;让证据有法可依[J];中国律师;2000年05期

2 陈瑞华;从认识论走向价值论——证据法理论基础的反思与重构[J];法学;2001年01期

3 宋石;试谈“偷拍偷录”视听证据的认定[J];河北法学;2002年04期

4 闵春雷;证据概念的反思与重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1期

5 刁金梅;圈点“证据交换”[J];中国律师;2003年11期

6 姜丽华;证据论证与定罪[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尹丽华;论我国证据法的立法模式[J];求是学刊;2004年05期

8 史志宏;证据内涵与外延之重新界定[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牟爱华;证据与证据材料——后现代视角的法理解释[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曾友祥;论刑事证据法的发展方向——兼评米尔建·R·达马斯卡的《漂移的证据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桐杰;;电子文件证据研究[A];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优秀论文选编(二○○二年度)[C];2003年

2 邹玉华;;语言证据的种类及其语义鉴定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祥全;;论武术思想史研究的四重证据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方茂龙;叶发旺;黄树桃;屈云燕;张川;孟苗苗;;复杂性过程的序列证据法[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5 武树辰;;无效宣告案件中利用悬赏征集使用公开证据的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孔嘉;;网络与电子商务诉讼中的证据问题[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程晓燕;;论瑕疵证据之转化[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8 宋强;;中外书证范围之比较[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伟;为什么证据法不是必修课[N];检察日报;2007年

2 ;中国证据法草案及立法问题探讨[N];法制日报;2003年

3 记者 郭士辉;民事证据法研讨会召开[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张小燕;美国证据法上的最小相关性[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什么是证据:从《天下无贼》谈起[N];检察日报;2005年

6 李亚捷 周 瑾;手机短信作为证据的审查与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刘栋;司法的味道:法律味 程序味 证据味[N];文汇报;2014年

8 记者 王盈;司法公正“证据”面前人人平等[N];长春日报;2005年

9 曹三明;“以证据为基础”是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准则[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 李明春;强化证据办铁案[N];江苏法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俞亮;证据相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周萃芳;司法认知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王舸;证据与事实推理要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朴永刚;案件事实真实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徐晓;过错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4年

6 冯景旭;口供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鹏;证据概念及属性再思考[D];吉林大学;2006年

2 孙连京;民事诉讼中的科技证据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孟天舒;由新证据引发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峰;网络证据基本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贵扬;证据法理论基础的再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6 徐振杰;电子文件证据的法律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7 贺韬;证据裁判原则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杨嘉蕊;论侦查中刑事再生证据的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张凌鹰;事后补救措施规则的法理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施燕华;论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的转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融合心证:对证据印证证明模式的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5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465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f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