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司法改革背景下的刑事和解——刑事司法文明的第三种模式

发布时间:2017-06-27 11:12

  本文关键词:司法改革背景下的刑事和解——刑事司法文明的第三种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司法改革背景下的刑事和解,兴起于东方经验,继承了古代司法文明"和合"思想,继承了马锡五审判方式"以人为本、司法为民、调判结合"的司法文明理念,继承了浙江枫桥和龙泉地区"以和为贵"思想与浙江"枫桥经验";借鉴了西方经验,吸收了辩诉交易制度的精髓,并融合了恢复性司法理论的有益经验。从地方试点到中央立法,刑事和解逐步确立,刑事司法文明的第三种模式逐渐形成。刑事司法文明也由传统的"二元"模式逐渐转型为"三元"模式,即"诉讼文明—程序文明—刑事和解",第三种模式以对受害者利益保护为中心,追求被害者、加害者和社会整体利益"三赢"的诉讼模式,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最终迈向一种"和合型"刑事司法文明。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司法改革 刑事和解 刑事司法文明 第三种模式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020)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一、提出问题:新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司法改革从顶层设计到地方试改,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试点中。自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2014年司法改革开启了新的里程碑。改革包括四项内容:完善司法人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泽强;张高洁;;反思刑事和解制度[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2 李娟;;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背景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雷小政;;刑事和解配套制度的实证分析与立法完善[J];法学杂志;2009年07期

4 王立民;;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成功的审判方式[J];法学杂志;2010年10期

5 周世雄;;也论刑事和解制度——以湖南省检察机关的刑事和解探索为分析样本[J];法学评论;2008年03期

6 谭趁尤;张晶晶;;浅析我国刑事和解存在的几个隐忧[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7 刘方权;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肖周录;马京平;;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探[J];法学家;2012年06期

9 张书琴;;理性对待刑事和解[J];河北法学;2007年03期

10 宋英辉;郭云忠;李哲;罗海敏;何挺;向燕;王贞会;冯诏锋;;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实证研究[J];法学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金泽刚;;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李晓新;;宪法经济制度的规范化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刘少军;李延奎;;论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差异与融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刘振东;;论刑法中客观主义的合理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任继新;;费孝通论民国乡村工业化的必要性及启示[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刘用军;;理性至上主义与刑事司法解释的命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9 兰琴;;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杨凯;;论刑法规范谦抑原则[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中华;;以公诉权为核心矫正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吴飞飞;;刑事和解与检察职能[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叶祖怀;;宽严相济视野下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时永才;王刚;;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兼议值得当事人信赖的民事审判权运行方式[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马志相;周舜隆;;在制度供给中嶼出基层法治之路——兼论人民法庭的传统与改革[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张钢强;论经济平等的正当性依据[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毛佳怡;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嫣;中国巡回审判史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付华华;我国巡回审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魏彦煜;论刑事诉讼程序分流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7 陈庆新;论教唆犯的性质[D];湘潭大学;2010年

8 梁晨曦;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传承与运用[D];湘潭大学;2010年

9 曹刚果;刑事诉讼契约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高运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泽强;张高洁;;反思刑事和解制度[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2 陈玉范,屈广臣;“私了”问题的法律思考[J];当代法学;1995年01期

3 王立民;;也论马锡五审判方式[J];东方法学;2009年06期

4 杨焕鹏;;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级以下行政区划的变动——以浙江省为例[J];东方论坛;2008年03期

5 马静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李娟;;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背景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秦立海;“雷击事件”促成大生产运动[J];文史博览;2005年21期

8 徐忠明;明清刑事诉讼“依法判决”之辨正[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9 喻中;;吴经熊与马锡五:现代中国两种法律传统的象征[J];法商研究;2007年01期

10 尤陈俊;;清代简约型司法体制下的“健讼”问题研究——从财政制约的角度切入[J];法商研究;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建民;[N];法制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陈丽平;[N];法制日报;2011年

3 ;[N];检察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张景义 李文广 赵炳松 本报通讯员 权伍琦;[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年红;;刑事和解限制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2 李远桃;;论刑事和解应当慎行[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11期

3 宋英辉;;刑事和解的实证分析与辩证考量[J];人民检察;2008年24期

4 张健英;;“刑事和解”及其社会效应分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5 王瑞君;;刑事和解:人本主义的对话型和解[J];齐鲁学刊;2008年03期

6 龚永强;张亚力;贾永强;;检察视野下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7 于志刚;;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追问——中国政法大学首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观点综述[J];政法论坛;2009年05期

8 谭泽林;赵秋生;;我国刑事和解实施中的问题与相应实体、程序法完善[J];政治与法律;2009年09期

9 王涛;刘晓;;论刑事和解的本土化与制度构建[J];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张文雯;;浅析我国刑事和解之制度因素[J];中外企业家;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道刚;;救助被害人的优化选择——倡导刑事和解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赵凤祥;刘昊;;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分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3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周娅;姚石京;;刑事和解之内涵探析与价值定位——刑事被害救济的新思维[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勇;刘小荣;;浅析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6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易珍荣;;刑事和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胡锦萍;;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的运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乐绍光;苟红兵;;刑事和解原则下的检察权能重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璐 郭玺;刑事和解 恢复被犯罪破坏的和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丁国锋;无锡出台刑事和解工作意见[N];法制日报;2007年

3 陆曙光邋吴海研 记者 丁国锋;轻微刑案方可刑事和解[N];法制日报;2007年

4 李青;永丰检察院尝试刑事和解引发争议[N];法制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何淼玲 通讯员  张吟丰 实习生 秋静;省会首例刑事和解目击记[N];湖南日报;2006年

6 何淼玲 通讯员  苗霞;刑事和解: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利器[N];湖南日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刘坷;我省出台刑事和解规定:轻微刑事案可“私下和解”[N];湖南经济报;2006年

8 罗欣;刑事和解:纠纷解决机制的本土化探索[N];检察日报;2006年

9 黄建良;以刑事和解促社会和谐[N];检察日报;2006年

10 何书生;刑事和解利于当事人权益双向保护[N];检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辉;刑事和解制度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王刚;论刑事和解模式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0年

3 郭小峦;中国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伟;刑事和解的功能与价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齐帅;刑事和解与重罪[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曲晓丽;试论刑事和解及本土化构建[D];山东大学;2009年

7 张绍钧;论刑事和解[D];山东大学;2009年

8 曾锋;中国刑事和解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刘政宁;刑事和解的几个相关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10 郑琦;论刑事和解及其制度设计[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司法改革背景下的刑事和解——刑事司法文明的第三种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9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489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d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