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测谎结论的证据效力

发布时间:2017-06-30 22:04

  本文关键词:论测谎结论的证据效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诉讼活动中对事实进行认定的各种技术化手段也越来越先进,而科技创新发展而产生新的技术手段在诉讼活动中能否使用,如何使用以及如何规范,成为法律工作者面临的无法回避的问题。物理痕迹鉴定、DNA鉴定、指纹鉴定等众多传统科技手段已被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广泛运用于诉讼活动中来认定案件事实,但人们依然对有些科技化的事实认定手段没有完全信任,例如测谎得出的结论在诉讼中的运用问题,在我国诉讼法体系中,对测谎技术手段至今没有完整的具体的规定,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测谎技术和测谎结论却被广泛的应用,并在侦查活动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测谎证据结论的运用早已迈到了立法实践的前方,将测谎结论有理有据地转化为证据使用,也成为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强烈的诉求。第一章对测谎结论的研究背景、目的、内容及方法进行概述,对全文进行梳理,起到绪论导向作用。第二章对测谎技术的概念、原理、方法,测谎的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等知识进行概述,第一节介绍了测谎作为一个科学技术手段的概念;第二节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利用心理策略判案的发展和测谎技术在西方国家的近代从发明到成熟的历程,让大家看到了识别谎言由非科学到科学的发展过程。第三章对测谎技术的生理学与心理学原理进行概述,介绍了测谎技术基于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原理,从科普的角度使大家能够认识到测谎技术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让大家建立起对测谎技术的信任感。第四章介绍了常见的测谎方法,让大家能深入了解测谎技术的科学运用。第五章介绍了测谎结论在司法领域中的运用,第一节梳理了世界各国对测谎结论应用的态度,得出了测谎结论在许多国家的诉讼活动中成为了一种重要证据的结论;第二节介绍了学界对测谎结论的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三四节论述了测谎结论分别在刑事和民事诉讼中的应用价值,其中分五小节叙述了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作用,后简要介绍了测谎在民事诉讼中的意义,使大家能认识测谎结论的重要性。第六章为本文的重点章节,用法学理论剖析测谎结论的属性,第一节从证据法理论的角度深度解析了测谎结论能否符合证据的三大属性,第二节从证据的分类来解析测谎结论的归属。第七章谋划出测谎程序和测谎结论运用的规范化构想,第一节着重从测谎主体即测试的机构与人员出发角度,希望能建立严格的测谎准入制度,第二节从技术层面上论述,严格测谎操作流程和鉴定标准,第三节从诉讼制度层面,提出建立合理测谎证据制度的建议。笔者该篇论文研究目的在于,从测谎技术的科学性出发,就测谎结论的价值、证据属性和法制化构建等论点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有朝一日,将测谎结论正式归入诉讼法的证据体系中。
【关键词】:测谎技术 运用价值 证据属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1 绪论9-11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9
  • 1.2 研究内容9-10
  • 1.3 研究方法10-11
  • 2 测谎技术的概述11-16
  • 2.1 测谎技术的概念11
  • 2.2 测谎技术的历史沿革11-16
  • 2.2.1 测谎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史11-13
  • 2.2.2 国内测谎技术的发展历史13-16
  • 3 测谎技术的生理学与心理学原理16-20
  • 3.1 测谎技术的生理学原理16-18
  • 3.2 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测谎技术18-20
  • 4 测谎的方法、步骤20-27
  • 4.1 多道心理测谎仪20-22
  • 4.2 声音紧张度分析22-23
  • 4.3 行为分析23-24
  • 4.4 陈述分析24-27
  • 5 测谎结论在司法中的应用27-34
  • 5.1 测谎结论在域外的应用27-28
  • 5.1.1 持肯定态度的国家27-28
  • 5.1.2 否定态度国家28
  • 5.2 测谎结论的证据价值的争论28-31
  • 5.2.1 肯定说28-29
  • 5.2.2 否定说29-30
  • 5.2.3 有限肯定说30-31
  • 5.3 测谎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31-33
  • 5.3.1 施加压力,击溃嫌犯的心理防线31
  • 5.3.2 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证据”的作用31-32
  • 5.3.3 帮助我们分析解决供词与证据、供词与供词之间的矛盾32
  • 5.3.4 帮助确定侦查方向32
  • 5.3.5 支援和验证其它鉴定工作32-33
  • 5.4 测谎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33-34
  • 6 测谎结论的证据法理分析34-38
  • 6.1 测谎结论的证据属性分析34-36
  • 6.1.1 客观性34
  • 6.1.2 合法性34-35
  • 6.1.3 关联性35-36
  • 6.2 测谎结论的证据学理分类36-38
  • 6.2.1 按照是否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划分,测谎证据属于间接证据36
  • 6.2.2 以获得证据的途径来分,测谎证据也是派生证据36
  • 6.2.3 以证据能否单独证明案件事实划分,测谎结论是一种补强证据36-38
  • 7 测谎程序和测谎结论运用的规范化构想38-41
  • 7.1 测试主体之规范——建立统一严格的测谎员准入制度38-39
  • 7.1.1 测谎人员之法律地位38
  • 7.1.2 测谎人员之素质38-39
  • 7.2 测试技术之规范——建立统一科学的测谎操作规程和测谎鉴定标准39
  • 7.3 测谎诉讼制度之规范——建立保障被测者合法权益的制度39-41
  • 7.3.1 建立自愿的测谎证据启动原则39-40
  • 7.3.2 建立测谎证据非法排除规则40
  • 7.3.3 建立测谎证据调查质证制度40
  • 7.3.4 建立测谎证据的有限适用规则40-41
  • 8 结论41-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兴乐;测谎:在破案中的应用[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2 易云飚;论测谎的原理、技术因素及其价值取向[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6期

3 刘猜;测谎技术之优越性和局限性[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4 ;古代的测谎法[J];中国计量;2001年07期

5 陈兴乐,陈世革;反测谎及其对策的实验研究[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6 陈结淼;论测谎技术与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J];科技与法律;2002年04期

7 刚豪;测谎能擒凶 也有两难时[J];两岸关系;2002年08期

8 陈庆伟;测谎技术的演变发展及地位[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9 刘猜;测谎技术常见认识误区辨析[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0 宋建成;反测谎初探[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永军;侯国松;王福坤;;试论测谎技术在反贪办案中的运用[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侦查程序的修改与检察工作应对[C];2012年

2 杨俊;;测谎技术与中国司法实践[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4辑)[C];2007年

3 杨晓华;汪玉亭;;测谎的起源与发展[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东省化州市检察院 列展;测谎技术在刑诉中的程序规制[N];检察日报;2008年

2 泰州市检察院 张海琪 泰兴市检察院 朱兴亚;建议加强测谎技术的运用[N];江苏法制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邢晖;律所测谎业务的法律之辨[N];法制日报;2005年

4 木风 小静;苏州法院审案引入测谎惹争议[N];法制日报;2005年

5 吴丹红;切莫盲从误用测谎技术[N];检察日报;2003年

6 记者 莫小松;测谎结论能作民事诉讼证据吗[N];法制日报;2006年

7 本版编辑邋 何家弘 陈u& 张卫平 ;测谎:民事诉讼能用吗[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于洪文 刘春华;借助测谎判真伪 老汉终得拖欠款[N];徐州日报;2006年

9 周斌;测谎:技术革新能否促成修改立法[N];法制日报;2007年

10 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 张云泉;测谎结论在我国的法律定位[N];检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红丽;P300测谎技术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腾;论测谎技术在侦查中的运用[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王秋峰;刑事诉讼中的测谎技术和测谎证据[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黄贞如;测谎结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卢佳音;测谎技术和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阙立群;浅析测谎结论的证据价值[D];复旦大学;2011年

6 刘明洋;论测谎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坤;论测谎结论作为证据的价值[D];山东大学;2012年

8 释磊;基于P300和CNV结合的测谎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9 黄清山;论测谎结论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10 范程;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汉语语音测谎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论测谎结论的证据效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3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503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2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