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羁押性强制措施诉讼构造新论

发布时间:2017-07-15 16:30

  本文关键词:羁押性强制措施诉讼构造新论


  更多相关文章: 法律监督 实体处分 羁押性 诉讼构造 指定居所监 视居住


【摘要】:对于羁押性强制措施的诉讼构造,首先要界定羁押性措施,本文认为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体系中的拘留、逮捕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都是羁押性质的强制措施。其次,关于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构造,理论主流通说认为:检察机关进行审查、批准逮捕羁押的方式是对侦查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符合其法律监督的定位。对此,本文认为拘留是临时性措施,一般将其视为逮捕羁押的附随性手段,而以逮捕羁押为重点,我国并没有构建合理的模式。检察机关审查批准逮捕的不合理不仅在于其更多的处于控诉的地位,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只是监督性质的权能,而不能包含有实体处分权。在中国的语境下,批准逮捕羁押是处分权的一种体现,而法律监督即是对处分权的监督,其本身并不能做出裁决。最后,对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问题:本文认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是羁押性强制措施诉讼构造的法外黑洞,应当予以废除。在具体的构建中,本文认为在厘清法律监督本质属性的基础上,重新解释宪法条文与刑事诉讼法关于检察权、司法权的定位,以达成羁押性强制措施的诉讼构造:第一,我国宪法并未指明逮捕是否包括羁押,在如此的语境下将逮捕与羁押分离,系统改造拘留权限、时限,使之成为一种程序性上的逮捕行为,只具有程序性与告知性的意义。一般情况下逮捕由检察机关审查批准,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的无证逮捕可事后审查;第二,对公安机关的羁押申请经由检察机关予以审查,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的由检察机关向法院提出申请动议,在辩护人共同出席的情形下由法院来开庭审理以决定是否羁押,以此形成诉讼结构。
【关键词】:法律监督 实体处分 羁押性 诉讼构造 指定居所监 视居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 跳出文本解释的藩篱10-12
  • 第一章 法律监督无权实体处分12-21
  • 一、法律监督权的初探13-15
  • (一)法律监督的书面诠释13-14
  • (二)法律监督权行使批捕权能的传承14-15
  • 二、法律监督权的属性界定——四重维度的考量15-18
  • (一)规范权力的考量15-16
  • (二)监督方式的考量16-17
  • (三)法律文本的考量17
  • (四)国际公约的考量17-18
  • 三、实体处分是司法裁判的权能18-20
  • (一)司法权能的内涵界定18-19
  • (二)主体行为与主体性质的两分19
  • (三)浅谈羁押的实体处分性19-20
  • 四、结论20-21
  • 第二章 审前羁押是一种实体处分21-30
  • 一、羁押的本质属性:对人身自由的实体处分21-23
  • (一)强制措施的定位21-22
  • (二)羁押的定位22-23
  • 二、我国现实中异化的羁押23-24
  • (一)羁押异化的法律文本解读23-24
  • (二)异化成型的现实映射24
  • 三、四方维度下对现实羁押的审视24-28
  • (一)以看守所与监狱的比较为视角24-26
  • (二)以看守羁押与逮捕必要性情形比较为视角26
  • (三)以羁押时限为视角26-27
  • (四)以讯问时间规定及基本权利保障缺失为视角27-28
  • 四、结论28-30
  • 第三章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理应废除30-38
  • 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文本分析30-32
  • 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内在剖析32-35
  • (一)从羁押性的分析33
  • (二)从无罪推定理念的分析33-34
  • (三)从违宪角度的分析34
  • (四)从自身内在缺陷的分析34-35
  • 三、配套措施的缺位35-37
  • (一)“被架空”的通知制度35
  • (二)辩护权保障的落空35
  • (三)“居所”规定的混论35-36
  • (四)检察监督的羸弱36-37
  • 四、结论37-38
  • 第四章 构建逮捕与羁押两分的诉讼构造38-52
  • 一、我国实践的考量与域外经验的反思39-42
  • (一)我国实践的考量39
  • (二)比较法视域的考察39-42
  • (三)域外经验借鉴的理念指导42
  • 二、本土化诉讼构造的文本考量42-44
  • (一)宪法视角的考量42-43
  • (二)刑事诉讼法视角的考量43-44
  • (三)司法改革视角的考量44
  • 三、羁押性强制措施诉讼构造的构建44-51
  • (一)刑事拘留制度的重构45-47
  • (二)羁押制度的重构47-51
  • 四、余论:非羁押转羁押的构想51-52
  • 结语 构造中的正义52-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荣;治安强制措施相关问题探析[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施俊镇;;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问题[J];中国刑事警察;2006年05期

3 盛艳春;;应规范对代表采取强制措施的许可[J];人大研究;2007年06期

4 董邦俊;;刑事强制措施适用之合理性思考——对企业高管慎用强制措施的追问[J];理论月刊;2009年09期

5 向宁川;;略论武警强制措施[J];今日中国论坛;2012年10期

6 张爝;;俄罗斯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机制及其启示[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卢俊山;徐法利;;慎用强制措施提高执法水平[J];山东审判;1997年06期

8 春林;儿子不看望父母,可否要求法院采取强制措施?[J];老年人;2003年05期

9 舟人;非点源废水排放实施强制措施的法律[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年02期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未经人大许可不得对人大代表采取强制措施规定的通知[J];中国人大;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浩;伊兵;;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扩大及其适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刘义辉;;浅谈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与控制[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张季林;;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捕后羁押必要性研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4 赵丽萍;;强制措施的适用和监督[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5 张燕生;;“羁押候审”在中国——兼议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扩大及其适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樊奕君;;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价值平衡研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7 王振清;胡浩立;;从董必武法律思想谈司法拘留制度之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8 刘晓辉;;严格掌握强制措施界限 正确使用取保候审手段[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9 刘慧玲;;新刑事诉讼法关于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10 杨飞;;未成年人犯罪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风险评估机制的构建[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特别程序与检察监督[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孙良金;新浦工商“强制措施”规范无照经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记者 赵阳;完善逮捕等强制措施适用[N];法制日报;2013年

3 滕修福;“许可采取强制措施”≠“暂停执行代表职务”[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

4 ;关于确认主任会议许可对市十五届人大代表纪向群立案及采取强制措施的决定[N];苏州日报;2013年

5 马莉;浅谈职务犯罪强制措施执行权[N];西部法制报;2013年

6 江苏省响水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孙中宝;增加先行登记保存等强制措施[N];中国医药报;2013年

7 孙光荣;浅谈立案与强制措施的关系[N];江苏法制报;2014年

8 ;石家庄市正定新区管委会主任吕军被采取强制措施[N];石家庄日报;2014年

9 赵云昌;变更逮捕强制措施应经原批准机关审查[N];检察日报;2006年

10 付伟;涉罪人大代表适用强制措施应进一步明确[N];检察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强;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的缺陷及重构[D];安徽大学;2015年

2 李楠;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探析[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3 谢黎烨;论完善基层国土执法强制措施制度[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4 姚木兰;论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强制措施的监督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5 唐晓楠;未成年人非羁押强制措施适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常姗姗;自侦案件中对人大代表采取强制措施许可制度的完善[D];河南大学;2016年

7 张益南;羁押性强制措施诉讼构造新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

8 马巨洪;刑事涉案财产强制措施的法律规范[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黄远黎;强制措施体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10 陈思博;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44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544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6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