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证据新论—信息哲学视野下“材料说”的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02:08

  本文关键词:证据新论—信息哲学视野下“材料说”的质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证据 信息 材料 事实 应然证据 实然证据 证据属性


【摘要】:证据的概念是学界长期争议的热点问题。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对证据的界定采用了“材料说”,但是,该学说并未对其所主张的“此材料是证据内容和证据形式的统一”以及“证据有真有假”的观点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因而受到学界不断地质疑与批判。由此,对已有的“材料说”进一步深入研究,完善自身理论框架与内涵,回应理论界的质疑和批评,从而更好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哲学作为信息科学中的最高学科,可以为我们对证据与材料的信息解读提供全新的哲学范式。本研究循着信息本体论的路径,首先,对证据与信息的关系展开哲学剖析得出:证据能够以特定形式呈现它自身所存储着的“证明对象信息”,这是证据与证明对象之间应有的内在关联,也是证据之所以能够作为证明根据的根本原因。其次,对证据意义上的“材料”予以全面的信息解读:证据意义上的“材料”并不仅仅指能被人直观感受到的“物料”,而是一个具有内容(信息)、形式(特定信息存储后的编码“痕迹”或显示“标记”)与载体(承载着信息内容与形式的直接存在物)三重属性的信息体,这是作为证据定义“落脚点”的“材料”的应有内涵。故而,证据的哲学本质是:证据是能够以特定形式呈现它自身所存储着的“证明对象信息”的材料,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诉讼视阈下证据的证明对象是“案件事实”。然而,“案件事实”本身又可以分为“案发事实”与“诉讼案件事实(主张)”两类,“案件事实信息”对应地也就有这样的主客观区分。为便于在观念上把握,可以对诉讼视阈下的证据作如下的基本分类,即应然证据与实然证据。应然证据,是指以特定形式呈现自身所存储的“案发事实信息”的证明材料;是在案发时就随之生成的证据,是一种静态的证据。实然证据,是指以特定形式呈现自身所存储的“待证事实(主张)信息”的证明材料;是在刑事诉讼各个阶段中产生的证据,是一种动态的证据,且有真假之分。应然证据与实然证据一起被称为广义上的诉讼证据,而狭义上的诉讼证据则仅是指实然证据。 相应地,二者的证据特征(证据属性)也会有所差异。“应然证据”的证据属性有“客观性(形式的相对客观性)”、“真实性(内容的客观事实性)”、与“关联性(事实关联性)”这样三性,而“实然证据”所具有的证据特征则是“客观性(形式的相对客观性)”、“关联性(事实与法律的双重关联性)”与“合法性”三性。再者,实然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是对其内容的客观事实性提出要求,应与应然证据相符,即还必须具有“真实性”,如此的证据才具有不可争、不能争的终结性;因此,最终能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就应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关联性”与“合法性”这四性。
【关键词】:证据 信息 材料 事实 应然证据 实然证据 证据属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2
  • 1.1 研究的必要性9-10
  • 1.2 研究的新趋势10
  • 1.3 研究的理论指导10-11
  • 1.4 研究的重要意义11-12
  • 第2章 证据概念的主要学说概述12-17
  • 2.1 国内外主要的证据学说评述12-15
  • 2.1.1 “事实说”12-13
  • 2.1.2 “材料(资料)说”13
  • 2.1.3 “方法(手段)说”13-14
  • 2.1.4 “信息说”14-15
  • 2.1.5 “命题说”15
  • 2.2 “材料说”的进步与不足15-16
  • 2.3 本章小结16-17
  • 第3章 证据研究路径之信息本体论17-21
  • 3.1 信息本体之存在论规定17-18
  • 3.2 信息本质之哲学定义18-19
  • 3.3 信息传输的基本形式19-20
  • 3.3.1 信息场19
  • 3.3.2 信息的同化和异化19-20
  • 3.4 本章小结20-21
  • 第4章 信息哲学视野下证据的“材料”本质21-29
  • 4.1 证据与信息的关系21-24
  • 4.1.1 证据与信息联系的哲学解说22-23
  • 4.1.2 “相对性”哲学视角下的关系证成23-24
  • 4.2 证据意义上的“材料”的信息解读与重构24-26
  • 4.3 证据的哲学本质厘定26-27
  • 4.4 本章小结27-29
  • 第5章 诉讼视阈下证据的概念与基本分类29-38
  • 5.1 证据意义上的事实29-34
  • 5.1.1 事实的哲学内涵概述29-31
  • 5.1.2 证据意义上的事实31-34
  • 5.2 事实信息的概念与分类34-35
  • 5.3 诉讼视阈下证据的概念及基本分类35-37
  • 5.3.1 “应然证据”与“实然证据”的概念35-36
  • 5.3.2 “应然证据”与“实然证据”的关系辨正36-37
  • 5.4 本章小结37-38
  • 第6章 诉讼视阈下的证据属性探究38-45
  • 6.1 证据特征的历史考察38-39
  • 6.2 国内外关于证据属性的概述39-41
  • 6.2.1 证据的客观性之观点39
  • 6.2.2 证据的关联性之梗概39-41
  • 6.2.3 证据合法性概述41
  • 6.3 “应然证据”与“实然证据”的证据属性41-44
  • 6.3.1 应然证据的证据属性41-43
  • 6.3.2 实然证据的证据属性43-44
  • 6.3.3 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的属性44
  • 6.4 本章小结44-45
  • 第7章 结束语45-48
  • 7.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45-46
  • 7.2 后续研究工作46-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晋红,易萍;证据的客观性特征质疑[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周洪波;;证明标准视野中的证据相关性——以刑事诉讼为中心的比较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周洪波;;修正的事实说:诉讼视野中的证据概念新解[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裴苍龄;;把证据学打造成全人类的科学──三论实质证据观[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陈瑞华;;证据的概念与法定种类[J];法律适用;2012年01期

6 阚道祥;;证据客观性辨析——以证据概念大辩论为主线[J];研究生法学;2013年03期

7 严存生;;再论法在事中[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8 邬q;夏群友;;再论自在信息[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年02期

9 龙宗智;;“大证据学”的建构及其学理[J];法学研究;2006年05期

10 周晓英;浅议非知识型信息──事实信息[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6年01期



本文编号:579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579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d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