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诉讼事件非讼化新探

发布时间:2017-08-11 04:00

  本文关键词:诉讼事件非讼化新探


  更多相关文章: 诉讼事件非讼化 非讼法理 法官职权


【摘要】:传统大陆法系学者认为,所谓诉讼事件的非讼化,即把诉讼事件改为非讼事件由非讼程序处理。邱联恭教授从程序法理交错适用论出发,对诉讼事件非讼化的含义进行了拓展,并将其分为程序上的非讼化和实体法上的非讼化两种情形。邱教授实体法上非讼化的提法有待商榷,"诉讼事件非讼化"一词也易引起误解。为使其更有解释力,可用"非讼法理在诉讼程序中的适用"取代"诉讼事件非讼化"。非讼法理在诉讼程序中的适用情形具体包括强制适用、裁量适用和选择适用三种。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诉讼事件非讼化 非讼法理 法官职权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非讼法理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的适用研究”(12FXB010)
【分类号】:D925.1
【正文快照】: 对于研习民事诉讼法学的学者来说,“诉讼事件非讼化”一词并不陌生。早在1996年,江伟教授在《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学展望》一文中就明确提出,要扩大民事诉讼解决纠纷的机能,就应适当扩大非讼程序的适用范围,将原来依诉讼程序处理的双方当事人对立的纷争,改为非讼事件,依非讼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少波;;论民事裁定的既判力[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章武生,吴泽勇;简易程序与民事纠纷的类型化解决[J];法学;2002年01期

3 孙永军;;诉讼事件非讼化:含义、法理基础与界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郭美松;;论人事诉讼中辩论主义与职权探知主义的协同模式[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齐树洁;;小额诉讼:从理念到规则[J];海峡法学;2013年01期

6 张晓茹;;家事事件程序的法理分析[J];河北法学;2006年06期

7 孙永军;;论诉讼事件非讼化在我国的展开[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01期

8 吴杰;;能动司法视角下民事审判权运作机制定位与反思[J];现代法学;2011年03期

9 翁晓斌;周翠;;辩论原则下的法官实质指挥诉讼与收集证据的义务[J];现代法学;2011年04期

10 江伟;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J];现代法学;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登华;;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颜良伟;;冲突与协调:民事抗诉中检法关系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何艳芳,余茂玉;执行竞合问题之构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王丹;公益诉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郭志远;;“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莫良元;周阿红;黄茜;;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的科学品格和价值维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翟志文;;民事诉讼纠纷要素处置的局限性及其消解——以民事纠纷结构要素为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金龙哲;王红军;王石磊;;论自由心证原则[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10 张刚;王成军;;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早春;徐瑾;倪培兴;;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问题刍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王鹏;;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法院判决正确性问题探析——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竞合说起[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吉萌;;民政部门“代诉”现象的反思与法律应对——兼论我国原告资格制度的瓶颈与突破[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郑磊;;论先决问题的司法判定模式——兼议民事诉讼中间裁判制度之完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广军;;紧张、冲突与和谐——从法院调解协议的角度看法院调解的发展与创新[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姚兵兵;;请求确认不侵犯专利权制度的设立及纠纷解决机制[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8 张佩国;;地方性秩序的再生产——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多元互动[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胡道才;魏俊哲;;调审分离的司法实践及制度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10 魏俊哲;;审级关系行政化之批判[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刘言浩;不当得利法的形成与展开[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雕;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的承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PrPr;股东会决议瑕疵之诉的程序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余暮;医疗纠纷中的侵权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凯霞;论法院“调解热”的成因、影响及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跋;论业主团体的民事法律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贝奇;证明妨害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周琪;虚假诉讼的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亚萍;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福华;当事人陈述的制度化处理[J];当代法学;2004年02期

2 何文燕;刘波;;我国当事人陈述制度之检讨与重构——兼评民诉法《修改建议稿(第三稿)及立法理由》第十七章[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王礼仁;设立人事诉讼制度之我见[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10期

4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5 罗东川;丁广宇;;我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评述[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6 ;能动司法制度构建初探[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7 许建苏;小额诉讼程序的比较与构建[J];河北法学;2004年07期

8 吴杰;;协同主义诉讼模式与和谐司法机制的建构——以释明权为中心的展开[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张晓茹;;检察机关参与“人事诉讼”制度刍议[J];人民检察;2006年11期

10 潘剑锋,齐华英;试论小额诉讼制度[J];法学论坛;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海欧;;论民事中起诉权和审判权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2 吴振海;郑学林;;谈谈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J];法律适用;1988年04期

3 张显伟;民事诉讼处分原则之检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胡学军;;一般系统论视角下民事诉讼的系统特征[J];理论月刊;2007年02期

5 索站超;;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直接言词原则[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张治;;浅析我国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以诉讼模式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8年16期

7 杜林;;刍议我国民事判决理由的功能——以南京“彭宇案”的判决理由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8年22期

8 刘归阳;;论我国民事诉讼立案程序之完善[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邹军;;论我国民事非讼程序的调整范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10 张红展;;集团诉讼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桂琴;;论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冷传莉;;对“执行难”成因的思考[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3 杨荣新;张晓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保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4 赵颖锋;;浅析土地补偿协议的法律属性及其行政诉讼问题[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梁凯军;;试论在现行民事诉讼程序框架基础上实行简便审判程序的可行性[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6 胡道才;魏俊哲;;调审分离的司法实践及制度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7 李岳;;民事审判权缺位的程序性规制——“不予处理”式判决的实证考察和规范化思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洪海波;夏群佩;;接近正义:构建诉调衔接的司法确认机制——以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之扩张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勇伟;黄浴华;;论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罗丽;;中国环境纠纷司法救济途径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李智华 樊斯坦;我省4家法院试行小额速裁[N];湖北日报;2011年

2 李克杰;民事诉讼三审制是个趋势[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日报记者 郑燕军;不到1小时了结一宗案[N];柳州日报;2011年

4 林晓霞;论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最低限度标准[N];法制日报;2001年

5 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 郝振江;地震后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若干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宋含;龙山区检察院坚持科学发展 切实开展“四走进”活动[N];辽源日报;2009年

7 张进喜;做好事故调解减少上访案件[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5年

8 本报记者 罗侠 许丹婷 本报通讯员 黄顶峰 韦美云;小额速裁庭 民意大通道[N];广西日报;2011年

9 蔡毅;侵害商业秘密案民刑如何对接[N];江苏法制报;2006年

10 张业梅;以程序正义为中心的民事诉讼制度重构[N];人民法院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中洪;中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林晓霞;民事诉讼程序正义理论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3 蔡长林;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蔡泳曦;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杜丹;论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刘玉华;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立法若干问题研究(1927-1937)[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韩红俊;释明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奚玮;民事当事人证明权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侍东波;程序参与及其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萨仁;论我国民事上诉审制度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莲;民事诉讼的法理基础[D];苏州大学;2007年

2 李涛;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与作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唐新华;民事诉讼程序正义及其在中国的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步勇;民事诉讼质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孔令海;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改革[D];山东大学;2006年

6 赵驰名;民事诉讼中亲属拒绝作证权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毕晨;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8 崔玲玲;小额诉讼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袁满;民事诉讼辩论原则新论[D];苏州大学;2006年

10 王卫华;对我国民事诉讼中司法救助制度构建之思考[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54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654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9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