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契合与超越: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司法审慎适用——以2012年《民事诉论法》及其司法解释为对象

发布时间:2017-08-12 17:33

  本文关键词:契合与超越: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司法审慎适用——以2012年《民事诉论法》及其司法解释为对象


  更多相关文章: 举证时限 证据失权 逾期 制裁 准备程序


【摘要】:证据失权被认为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争议的制度,由于该制度本身的双面性,以及我国司法公信力羸弱的现实,基于社会效果考虑,法官在面对迟来的证据时,慎用乃至弃用证据失权便成为符合情理的制度性"防卫措施"。通过比较法视野观察,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对证据失权秉持务实而谨慎的态度。通过司法个案观察,为作出既慎重正确又迅速经济的裁判,法官在适用证据失权时必须三思而后行,综合考量案件具体情况反复斟酌,只有当事人违反诉讼促进义务,逾期举证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且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无关时,证据失权制裁才能成为法官迫不得已使用的"最后一招"。
【作者单位】: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举证时限 证据失权 逾期 制裁 准备程序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龙兴盛,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法学博士;王聪,法学硕士,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监庭法官。与私法领域相比,程序法的意义和效果更加依赖于外部环境—尤其是直接依赖于所在国家司法制度运行的制度背景。1—[美]米尔吉安·R·达马斯卡引言英国著名法学家边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伯安;证据失权保障措施初探[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潘伟明;;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王祥远;马莹莹;;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相关问题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潘叶菁;;论我国证据失权制度[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11期

5 章薇;;证据失权制度价值理念研究[J];消费导刊;2009年21期

6 任俊琳;王迎朝;;证据失权规则价值负效应的应对——基于性价比理论的思考[J];法学杂志;2011年10期

7 李晓杨;;浅析证据失权制度[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2期

8 霍元君;韩丽萍;;从程序正义中看民事证据失权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3年34期

9 顾连凤;论证据失权制度[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肖建华;任玲;;论证据失权的救济——兼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3条[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张蓓邋沈维佳;一审怠于行使诉讼权利二审举证可导致证据失权[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余龙昆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医疗纠纷诉讼中证据失权及防范[N];健康报;2009年

3 纪敏;全面理解和正确适用证据失权[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华渊;证据规则中证据失权规定的不足[N];江苏经济报;2006年

5 徐东辉;如何处理“足以推翻生效裁判事实的证据”[N];江苏法制报;2006年

6 王 佩;举证期限延长有待商榷[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王学堂;理性诉讼,依法维权[N];佛山日报;2011年

8 李春艳 孙波;先行判决的法律效果界定[N];江苏法制报;2014年

9 重庆永川市人民法院 徐雄;延长的调解期限不应计入举证期间[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孔令宏;扬州中院涉外商事审判成绩显著[N];人民法院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利;论证据失权制度在实践中的软化需求与回应[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沈鹏娟;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郑州大学;2012年

3 邵毅;变革中的证据失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4 吴坤;证据失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焦栋;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D];青岛大学;2009年

6 童中枢;民事证据失权控制理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朱晓云;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嶷嶷;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刘昶;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东;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62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662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d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