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技术侦查中获取的证据可采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1 13:37

  本文关键词:技术侦查中获取的证据可采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侦查 可采性 证据审查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现阶段的犯罪与传统违法行为相比较,体现出计划缜密、手段多样、参与人数众多、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面对此种复杂的环境,司法机关运用传统的侦查措施明显感觉捉襟见肘,技术侦查措施作为一种全新的侦查手段,在实践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其作用日益增强。长期以来,我国对技术侦查措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有所规定,这些规定在日益严峻的高科技犯罪、职务犯罪面前显得势单力薄,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要求将技术侦查纳入《刑事诉讼法》的呼声也愈来愈高。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技术侦查列为侦查措施加以明确规定,首次明确规定了侦查机关通过技术侦查措施获取的证据材料可以不经过转化直接应用于诉讼活动中,这是立法的进步。域外国家对技术侦查证据的使用上多采用重罪原则、令状原则、严格程序原则等。相比之下,我国对技术侦查证据使用及采纳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规定都相对笼统,实际操作性不强。具体司法实践过程中滥用技术侦查措施收集证据的现象屡见不鲜,极易侵犯公民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因此我国技术侦查中获取证据的采纳问题亟需解决。通过完善立法,严格限制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明确其批准主体和执行程序,完善证据材料的分类处理;在庭前会议制度的框架下,突出对技术侦查证据能力的审查,通过庭前会议的形式将与证据采纳相关的问题进行程序前置,让辩护方能够及时全面的接触证据材料,充分准备辩护意见,保障辩护方的诉讼权益;建立健全配套措施,保障被告人对技术侦查获取的证据材料同等的使用权,在被告人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赋予其相应的诉权和申请国家赔偿的权利,情节严重的,还要依法追诉侦查机关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使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让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关键词】:技术侦查 可采性 证据审查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1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9
  • (三)写作思路及篇章结构9-11
  • 一、技术性侦查手段获取证据可采性的相关案例11-15
  • (一)冯唐新案判决不合法地采纳了电子证据11-12
  • 1.冯唐新案的基本情况11
  • 2.冯唐新案揭示的问题11-12
  • (二)Olmstead案证据采纳以“物理入侵”为原则12-13
  • 1.Olmstead案的基本情况12
  • 2.Olmstead案证据采用“物理入侵”原则12-13
  • (三)Katz案证据采纳改采为“合理的隐私期待”原则13-15
  • 1.Katz案的基本案情13-14
  • 2.Katz案引发的证据采纳原则的改变14-15
  • 二、技术侦查获取证据可采性的域外法考察15-19
  • (一)英美法系围绕技术侦查获取证据可采性的规定15-16
  • 1.美国技术侦查证据采纳的法律规定15-16
  • 2.英国技术侦查证据采纳的法律规定16
  • (二)大陆法系围绕技术侦查获取证据可采性的规定16-19
  • 1.德国技术侦查证据采纳的法律规定16-17
  • 2.法国技术侦查证据采纳的法律规定17-18
  • 3.日本技术侦查证据采纳的法律规定18-19
  • 三、我国围绕技术侦查证据可采性的立法及不足19-26
  • (一)2012年修法前技术侦查证据不具有可采性19-20
  • 1.2012年修法前证据问题的立法渊源19
  • 2.单行法中规定证据不具有可采性19-20
  • (二)我国当下立法对技术侦查证据采纳的规定20-22
  • (三)我国当下技术侦查证据采纳存在的不足22-24
  • 1.立法本身缺乏明确定位22-23
  • 2.法律条文过于简单笼统23
  • 3.庭外核实证据限制了被告人的辩护权23
  • 4.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救济手段23-24
  • (四)立法技术侦查中证据可采性不足的原因24-26
  • 1.“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根深蒂固24
  • 2.人权保障的重要性未受到重视24-26
  • 四、完善我国技术侦查证据可采性问题的立法构想26-31
  • (一)完善技术侦查程序26-27
  • 1.限定适用条件26
  • 2.明确批准主体26-27
  • 3.细化实施过程27
  • 4.规范证据材料的处理27
  • (二)在庭前会议中强化对技术侦查证据可采性的审查27-28
  • 1.赋予辩护方可以申请证据审查的权利28
  • 2.审查材料的证据能力28
  • (三)健全配套措施28-31
  • 1.保障被告人对获取材料的使用权29
  • 2.赋予当事人申请赔偿权29
  • 3.规定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29-31
  • 结语31-32
  • 参考文献32-34
  • 致谢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永海;;职务犯罪技术侦查的立法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6期

2 任学强;蒋云国;;技术侦查在职务犯罪中限制适用的再思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12期

3 郭永亮;;论我国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4 李森;;论公安机关技术侦查法治化[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3期

5 张海辉;;论技术侦查材料的证据资格[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李洪亮;李秋君;;技术侦查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完善与规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9期

7 周影;;我国技术侦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以文献计量分析为基本方法[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刘伟;;技术侦查的立法思考[J];华夏星火;2005年01期

9 宁建新;;职务犯罪案件技术侦查适用的制度构建[J];中国检察官;2007年04期

10 王屏;;技术侦查中公民隐私权的保护[J];公安研究;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单民;董坤;;略论技术侦查的法治化[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侦查程序的修改与检察工作应对[C];2012年

2 许云;白恒沧;;技术侦查在职侦工作中的理解与适用[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侦查程序的修改与检察工作应对[C];2012年

3 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侯智;黄祖帅;;职务犯罪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研究[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4 邢文生;李润华;;赋权与规制:职务犯罪侦查中技术侦查的路径选择[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侦查程序的修改与检察工作应对[C];2012年

5 潘峰;樊玲;;新刑事诉讼法框架下的技术侦查——以平衡语境为背景[A];第五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马瑞;;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浅析——以新刑事诉讼法为视角[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1辑[C];2013年

7 张翔;;职务犯罪中拒不供认案件的突破技巧[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侦查程序的修改与检察工作应对[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书宇;职务犯罪技术侦查的立法思考[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2 记者 陈丽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何晔晖提出 技术侦查应进行严格审批[N];法制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洋;技术侦查:从幕后走向台前[N];人民日报;2011年

4 雷小政;技术侦查合法化:是利剑还是隐患[N];科技日报;2011年

5 记者 陈永杰;技术侦查走到台前[N];北京科技报;2012年

6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技术侦查的程序规范和信息处理[N];检察日报;2012年

7 朱本成;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实施技术侦查的必要性[N];江苏经济报;2011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陈卫东;理性审视技术侦查立法[N];法制日报;2011年

9 李蕤 袁亦力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副教授 成都市青白江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合理规制技术侦查与保护公民隐私权[N];人民公安报;2013年

10 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 李东;构建我国技侦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N];法制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君裕;论我国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唐雪宇;论技术侦查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华蕾;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素萍;我国职务犯罪技术侦查的立法思考[D];兰州大学;2013年

5 庾丹妮;论我国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6 李雪;论我国技术侦查的规范与监督[D];辽宁大学;2013年

7 纪雪;论我国技术侦查法律规制[D];青岛大学;2014年

8 王嫱绮;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D];甘肃政法学院;2014年

9 张营;论职务犯罪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10 薛源;论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D];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713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713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9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